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着力在振兴乡村发展上做出了规划与安排。作为为农而生、因农而兴的金融机构,农商行的根据地在乡村、农商行未来发展的命脉系于乡村。农商行应始终坚守“姓农、姓小、姓土”的战略定位,以普惠精神为引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四种思维导向
坚持辩证思维导向。农商行长期深耕三农市场,拥有人员地缘优势,有优势更有自信可以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更大责任,展现更大作为。但是,农商行应清醒地看到,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技术的逐步升级,乡村将越来越成为各金融机构竞相布局的“蓝海”,如果错失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传统市场将面临被蚕食、瓦解的风险。
坚持系统思维导向。农商行应着重从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激发培育农村新发展动能;优化完善支付和服务渠道,消除金融服务空白;适应及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延伸金融服务触角等维度出发,统筹协调,推动农商行工作重心“向下向内”,不断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
坚持创新思维导向。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关键在创新驱动。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农商行应针对产品、渠道、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创新求变、深化转型,着力打通制约瓶颈。要以乡村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更加灵敏的市场分析机制,延伸金融服务在三农领域的创新应用。
坚持跨界思维导向。乡村振兴离不开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新的动能。农商行在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跨界思维,引入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模式,对资源要素进行重新组合。
聚焦三种金融模式
以产业链金融为驱动,助推农业变强。一是支持农业土地规模流转,助推土地资源“转得动”。农商行应针对土地流转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四权”抵押贷款产品,提高额度、延长期限,满足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土地规模流转资金需要。二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助推生产效率“提得起”。三是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助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以绿色金融为引领,助推农村变美。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农商行应完善绿色农业信贷发放机制,在产品创新方面寻找突破点,探索农业龙头企业土地经营权抵押、商标权质押贷款试点。建立面向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绿色贷款通道”,实现绿色金融服务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快速发展。发挥金融对绿色信贷的引导及约束作用,通过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将节能减排的各项标准与行业、企业、项目的信贷准入标准有机融合,加大对低碳环保行业、绿色城市、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低能耗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客户和项目实施主动信贷退出,拓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以普惠金融为重点,助推农民变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找差距、补短板,顺应农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着重解决涉农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是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自助银亭等建设力度,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现金存取、费用缴纳、结算汇兑等基础金融服务。二是减费让利,降低融资成本。农商行应为三农发展提供差异化利率优惠政策,减免除贷款利息以外的其他费用;通过发放周转贷、创新无本续贷,减轻三农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压力。三是发挥金融扶贫的杠杆作用,依托地方政府的扶贫政策,因地制宜,有效提高金融扶贫与精准扶贫的匹配度和适用程度。四是深入推进“阳光金融”工作。通过开展走访评议,建立信用档案,了解农村金融融资需求,有效提供金融支持,提升乡村居民运用金融服务创业致富的能力,实现农村富裕。
关注四种新兴业态
农村电商。农村电商延长了销售半径、降低了流通成本、扩大了消费需求,日益成为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农商行应主动融入互联网经济,优化完善“银行+电商”的支持模式,开展覆盖本土名优特色农产品及特色产业的农村电商业务。
农村股改。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将量化后的资产设置为股权,让合作社成员持股,享受股权带来的收益。农村股改对保护农民财产权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农商行应紧紧把握发展契机,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对村级股份合作社资金融通进行规范和倾斜性的扶持,助推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本质上是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载体,是新农村建设中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实现高水平小康的有效途径,是城乡融合、城乡资源互补的科学规划和具体实践。农商行可以围绕田园综合体建设,向上向下延伸金融支持链条,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支撑点和突破点。目前,南通地区如东栟茶小镇、海门足球小镇、启东吕四仙渔小镇等入选了国家或江苏省特色小镇。同时,南通市政府印发方案,规划通过3-5年时间,培育创建20个左右的市级特色小镇。农商行应以地方特色产业为基础,找准介入特色小镇建设的支点,通过信贷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差异化信贷管理等措施,全方位助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
(作者系江苏海门农商银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