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 闫伟 记者 吴昊
近年来,安徽省界首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实行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带动企业技术进步,以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工业发展的新路,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今年1-2月,全市完成工业产值109.3亿元,增长21.8%,同比增长12.4%,实现增加值23.8亿元,初步预计总量全省第八,皖北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2.4亿元,同比增长2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42.3亿元,同比增长81.9%。
界首高新区的安徽强旺集团公司是界首市规模较大的一家出口型实业企业,也是目前全球知名的功能性复合调味品单体企业。公司董事长张强说,企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产学研的合作。目前,企业有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有博士56名,先后开发出三大系列共40多种新品,产品销往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在不断巩固扩大外销市场的同时,公司瞄准国内高端的营养与健康产业,先后与江南大学、中国农科院等9个大专院校合作,进行新产品研发。
位于东城产业园的安徽三宝线业公司,从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中得到升级,也从中收到实效。2017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近年来,三宝线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17年先后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睡眠健康研究所等5个研发平台,通过科技创新,企业获得安徽省新产品2项,新产品销售率占总销售的80%以上,利润贡献率占90%以上。
在界首,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自觉行动。“原来企业都是依靠政府求发展,现在已转变成为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通过宣传、引导和服务,企业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强,企业从科技创新中得到了实效,享受到了利益,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60%以上,科技创新正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界首市科技局负责人说。
近年来,界首市强化政策引导,每年安排8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引导资金,积极组织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为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举办院士专家行等活动,开展产学研合作专家对接会,为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牵线搭桥。全市80多家企业先后与50多所大专院校签订产学研协议300多份,带动了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发展,破解了企业技术难题。
如今,界首市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用技术说话,以创新为媒,不断推动企业共赢和工业转型升级,向创新要竞争力、向科技要效益,拉动界首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7.5亿元,居阜阳首位,居全省第9位;全市规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25亿元,产销率达95.5%,完成工业税收2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80%;全市“两新”产业完成产值454.6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总量的69.4%,较上年提升8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219亿元,同比增长36.4%;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35.6亿元,同比增长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