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宜良基本解决农村“三资”管理乱象

本报讯 2017年,云南宜良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同年9月,该县着手制定相关改革计划,从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资产量化和股权设置、组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农村“三资”监管交易平台等5个重点环节入手,确定37项改革任务,并付诸实施。目前,各项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基本解决全县农村“三资”管理中的各类乱象问题。

据宜良县农业局副局长李云和介绍,宜良农村产权改革,首先从建立工作机制入手,以机制作保障,全面推进改革工作。建立县、乡包干机制,采取县级领导包乡、县直部门科级干部包村、乡镇干部包组的方式,全程开展工作,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骨干力量,分别设置了信息咨询、综合协调、矛盾调处、技术指导、课题研究等专项工作组,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相互联动,形成了合力;建立问题发现、矛盾化解机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及时收集汇总、到村到组到人的方式积极加以解决,将处理问题和矛盾贯穿于整个工作之中。

在改革工作中,坚持解决基层问题、规范合同管理、整治私开乱挖相结合的原则,以“包案化解”的方式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在土地、林权、合同等方面存在的纠纷,对农村普遍存在的无效合同、永久合同、口头合同等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对私开乱挖、强占集体资源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目前,全县已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共432起,清理合同38878份,界定“问题合同”3125份,处理口头合同、争议合同、无效合同1241件,清理私开乱挖土地6万余亩,收回村集体土地1.2万余亩。

截至4月上旬,全县已完成94个村、747个村小组、64.87万亩的土地面积调查,并对全县112个村、821个村小组的账内资金、资产、债权债务和村级资源等进行了核对清理。目前,全县共清查货币资金4.62亿元、债权2.78亿元、债务1.04亿元以及集体经营性固定资产2.07亿元、非经营性固定资产20.37亿元和资源性资产95.0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