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活看延平

从2017年5月开始,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启动“智慧延平”项目建设。大到生态监管、农业生产,小到市政井盖、垃圾桶的管理,项目通过数据共享系统建立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目前已对接延平区22个部门的专业化数据,整合35个应用系统数据,形成了核心数据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政府管理、市民服务、行业应用等方面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同年10月21日,“智慧延平”运营中心试运营。今年4月18日,该区投资3.41亿元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投资1.78亿元的360大数据中心项目竣工,让智慧延平更智慧。通过大数据整合,延平在农业、城管、生态建设方面结合物联网技术,解决了城市和行业日常管理中的棘手问题。

在监控地图上点开任意一家企业,就能够对企业周边河流水质、大气、噪声等实时情况进行监控。“智慧延平”项目承建方负责人黄丽虹说:“通过物联网设备监控全区30条小流域和相关污染源企业,建设了‘延平生态一张图’,如果企业偷排污水,系统检测到就会发出红色警示,这可提升延平的生态整治效率。”

不起眼的井盖、垃圾桶也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前端传感器设备而“智慧”起来。目前延平区对市政主干道井盖进行了智能监管,一旦井盖发生倾角,系统就会自动告警,市政人员接到消息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到现场解决问题,排除隐患。延平区区长赵明正表示,“智慧延平”改变了城市管理,实现城市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生活的便捷化、高效化,达到惠民、便民、慧民的目的。项目还涵盖了延平城市建设的个性和特色,更注重将“人”的实际需求作为顶层设计,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不久,便捷市民生活的“智慧延平”APP将上线,“智慧延平”项目二期、三期也将陆续建设教育、医疗、物流、消防等其他智慧应用及覆盖全区的智能井盖、智能垃圾桶、智能路灯、消防栓等物联网设施,并实现物联网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让设备和技术为市民服务,让延平更加的智慧、生态、宜居,整个城市“全面感知,万物互联,创生智慧”。

农业是延平区的主要产业,该区智慧农业上线为农企精细化管理提供方便。去年,新天地花木专业合作社成为延平区智慧农业云平台试点。合作社安装了许多新设备,给花农黄冬文的手机留下了一个新软件。种了5年多的地,黄冬文还是首次触摸到智慧农业,从靠经验转为看数据。“温度高了,就打开风机开关降温,湿度不够,有自动水帘,可增加大棚内的湿度。从事农业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这么精准过。”黄冬文说。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田里还有个小小传感器,可覆盖四五十亩果园,连害虫也能精确监控,何时杀虫由数据说了算。

而在距离老黄合作社约30公里的智慧延平运营中心,黄冬文家大棚种植的情况都显示在大屏幕。智慧农业通过窄带物联网,可对延平区内农企的主体分布情况、地理位置信息、企业详细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分析。目前,该区170多家农业企业已经上线47家,实现企业生产全流程监管,以及排放实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