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黄河

黄河奔腾在秦晋峡谷,木船漂流在黄河之上。你听,艄公高声呐喊一声“靠岸啦——”太阳红冒冒地晒着艄公和水手们的脊背,他们浑身滚淌着黑水汗子。上了岸,他们抹下头上的羊肚子手巾擦罢脸,跪在母亲的圣门前:烧纸,磕头,感恩黄河母亲哺育了他们;再烧纸,再磕头,祝愿黄河母亲健康长寿;三烧纸,三磕头,祈求黄河母亲保佑出船平安。

上坪地处陕西省清涧县、绥德县、山西省柳林县、石楼县的交界。自古就是“鼓击震两省、鸡鸣惊四县”。黄河上未架起大桥之前,河两岸农民的一切物品都靠船运,那时的上坪河面,每天都是船帆交错,百舸争流。祭拜黄河母亲的人络绎不绝。

老艄公说,是黄河哺育了他们,他们祖祖辈辈都在此祭拜黄河母亲,感谢她的恩德。

在黄河面前,人是渺小的,是没有秘密可言的。而黄河对于人来说,是那么的神秘。陕北人祖祖辈辈苦苦追溯黄河的初始意义,世世代代却围在山峁中,去不了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也不能像诗仙李白那样大胆设想“黄河之水天上来!”他们在岸边的山脊信天而游,面前是“一条大河波浪宽”,涛走云飞,涛声不绝。他们激动至极而困惑不已,亮一亮嗓子,深呼一口气,再张嘴就吼喊出了: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耶

在牧马汉子的酒壶里耶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在赶毡姑娘的歌喉里耶

浑格嘟嘟的流呀流

流千里万里

一朵浪花是一个故事

洒向那个神州古老的土地

……

民歌不知在高原传唱了多少年。直到有一天,来了个外地人,就在此地找到了黄河的“源头”。这位外地人跪在圣门下,脑筋里也在寻思黄河母亲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突然,河风裹着沙子吹来,他扭身面南而跪。当他再次睁开双眼,黄河母亲逼真的形象映入眼帘。这不是幻想,是河岸的一座山峰,山峰形似一位神态安详的妇女,深邃的眼睛,尖挺的鼻子,微抿的双唇,鼓起的胸脯,长发在风中飘逸。原来黄河母亲一直在这里。外地人赶忙再次向母亲峰叩拜。

外地人走在细软的黄河滩,听见枣树林里的枣农依然在唱: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外地人告诉枣农黄河的源头就在这里。枣农不解。外地人说黄河是母亲,母亲是源头。你们这里有祭母台,有母亲峰,母亲在这里,源头就在这里啊!

枣农顺着外地人手指望去,远山果然是母亲的形象。他赶忙合手下跪,叩拜曾经苦苦追寻的黄河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