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司令”的事业有靠山

阳光温暖,春风和煦。走进吉林省舒兰市水曲柳镇东升村于艳秋的养鸡场,鸡舍成排,鸡鸣之声不绝于耳,一派喜人景象。

“这边两栋是雏鸡,这些是成鸡……”于艳秋介绍着她的鸡舍,“现在我家养了13栋鸡,年产蛋量900吨,总资产超过千万元。”

说起养鸡业,56岁的于艳秋感触很深。早在2006年,于艳秋就看准了牧业养殖的商机,经过认真考察,她决定租下东升村的一片空地开办养鸡场。凭借亲朋好友挑砖抬瓦盖起来的鸡舍和用剩余钱款购买的3800只蛋鸡,于艳秋走上了创业路。每天凌晨3点,她准时起床去给蛋鸡喂食,就连进饲料、除鸡粪她都亲力亲为,村民们热情地称她是“鸡司令”。

可是,养殖业离开钱玩不转,干了不到三年,于艳秋手中再没有余钱了。恰逢此时,舒兰市农信联社水曲柳信用社到东升村走访,了解到她缺少资金后,立即着手展开调研,经过缜密的市场勘查、研究,水曲柳信用社给予于艳秋2万元的贷款,帮助她渡过了难关。

2009年到2012年,信用社一直支持着于艳秋,从购买生产资料到扩大养殖规模,贷款额度从2万元、5万元,增长到20万元、50万元,在累计100多万元的贷款支持下,于艳秋的养鸡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然而,创业路并不平坦。2013年的一场禽流感,让于艳秋的养鸡事业面临着重大考验。虽然养鸡场远离疫区,但她的禽蛋产品却遭遇了市场“寒冬”。对此,于艳秋没有放弃,而是将这场考验当成改善养殖环境的好时机。在水曲柳支行200万元担保贷款的支持下,于艳秋对养鸡场进行全面改造,为鸡舍安装了供热和降温一体化锅炉,以及自动化的温控排风系统、饲料线、清粪线、消毒线、饮水线。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于艳秋与黑龙江一家科研企业合作开发生产“无抗生素鸡蛋”,产品面市后,获得了第九届世界农博会金奖和“名牌产品”称号。

如今,在水曲柳支行累计近千万元的贷款支持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养鸡场已成为当地的养殖龙头企业,于艳秋也成了家喻户晓的“鸡司令”。谈到未来的发展,她说要在农商行的资金支持下,走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科学养殖经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