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杨店镇袁庄村,道路干净整洁,路旁的花草修剪整齐,一面面文化墙宣传着移风易俗。说起袁庄村的变化,村民都夸他们的村支部书记郝迎科。
2015年前的袁庄村在全镇综合评比中倒数第一,成为四类村。此时的郝迎科是汶上县新世纪养殖有限公司的老板,公司年出栏肥猪4000头,效益非常可观。2015年10月,他义无反顾地挑起村党支部书记这个担子。自上任以来,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提升村容村貌。对全村大街小巷进行全面硬化,让家家户户通上水泥路。虽然这是村民们盼望已久的好事,但它牵扯到谁家种的几棵棉花,谁家刚开的小菜园,甚至在自己家门口栽的十几年的大树,当需要清除这些障碍物让出路基时,村民心里还是不情愿。于是郝迎科带着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讲道理,磨破嘴皮做思想工作。因要让出路基,袁大娘家门口的树需要拔除,家门口的门台也要打掉,她看着长了十几年的树,再看看刚修好的门台,怎么也不愿意,跟准备干活的工程队起了争执,闹了起来。为此,郝迎科连续一星期去袁大娘家,耐心向袁大娘讲修好水泥路带来的方便,并说修好路后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会记着她的好。最终,袁大娘被感动了,路修好了。郝迎科还修通了下水道1500余米,解决了村里长年以来的积水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村委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在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郝迎科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认真研究,吃透上级政策,想办法、谋路子,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他们决定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农户的情况各不相同,是否把地租出去、什么时候把地租出去,各人有各人的要求与打算。郝迎科先是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对村里的情况进行仔细梳理,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是不是着急要钱,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各有什么原因,哪些村民年纪大了只能在家种地解决口粮和日常开销,哪些村民种着效益较好的作物收入较高。郝迎科每天拿着整理的情况,挨家挨户上门沟通、劝解,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为消除村民的顾虑,村“两委”与承包方一次次协商,提出流转的前提必须“先付钱再流转”,同时,本村村民优先在流转的土地上打工以增加收入。最终袁庄村实现村内3000余亩土地成功流转,仅去年一年,增加集体收入10万余元,村收入突破18万元。
村里有钱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郝迎科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村里开会研究,在村委会前面空地上修建文化广场一处,占地600余平方米,建设仿古长廊34米,并配备了健身器材。每天傍晚,广场都会吸引很多群众前来锻炼身体、拉家常。村里很多妇女闲暇时跳起了广场舞,村里热爱文艺的群众又组成了2个锣鼓队、1个秧歌队,郝迎科很支持,他和村“两委”开会研究,决定由村集体出资6000余元,购买锣鼓乐器、服装道具,组织广大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袁庄村又重新回到一类村的行列。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郝迎科说:“干的好与不好,由乡亲们评判,只要群众满意,我干得就值!我会继续带领大家一起奋斗,让全村群众就这样幸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