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国产马铃薯走出国门

宁夏固原市六盘山地区海拔高、气候冷凉、日照充足,盛产马铃薯。马铃薯是这里家家户户必备的口粮。上世纪90年代,农户种植的马铃薯吃不完就只能卖到淀粉厂,几分钱一斤的收购价,不仅让农户没钱赚,有时候还要亏本。在这样闭塞的市场环境下,有一个人从中看到了商机,走向了将六盘山地区的马铃薯推向世界之路。他就是固原市六盘山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生科,一个半生都在为马铃薯奋斗的人。

在位于固原市原州区的固原市马铃薯出口物流港,记者见到了大名鼎鼎的马生科。穿着朴素的他,怎么看都不像是把生意做到国外的大老板。“我1994年就成立了固原福利运销中心,那时候就想着能把六盘山的农产品卖到外地去。”马生科讲起了他的创业史,“当时,固原市还没有火车站,只能把收购来的马铃薯运到甘肃省定西市,再通过火车发往各地,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当时一年的营业额也能达到300万元到500万元。以前,销售市场基本都在河南、新疆、北京、河北、山东等地。直到2005年,去中东市场考察,发现中东国家市场巨大,不仅需求量大,价格也是国内的近10倍,于是着手开发中东市场。”

想要把马铃薯卖出国门,品质是必不可少的关卡。马生科说:“当时去考察的时候,发现荷兰土豆是中东地区最受欢迎的品种。当时六盘山本地品种基本上是中薯五号、青薯九号。为了迎合中东市场,公司从黑龙江引进了荷兰七号、荷兰十五号,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

马生科为了宣传六盘山马铃薯,多次去中东跑市场,曾经为了省下7500美元的摊位费,背着马铃薯在异国的展会门口摆摊。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在沙特参加宁夏沙特经贸活动周时,马生科终于拿下了120万美元的中东第一单。紧接着2013年,约旦商人找到中国大使馆表明了想从中国进口马铃薯的意向,当时的中国大使在网上看到了马生科卖土豆的新闻报道,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辗转联系到了马生科。2014年由中国驻约旦大使引荐,马生科在约旦建了面积为3800亩的马铃薯示范园,试种马铃薯成功。马铃薯卖出了国门,端上了中东国家的餐桌,打响了品牌也带来了经济效益。2015年马铃薯是销量最好的一年,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出口额200万美元,盈利1000万元。

目前,公司合作农户达到3000户,种植面积从最开始1000亩到现在1万亩,实现了马铃薯单一品种到多个品种的跨越,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到全机械化生产的跨越,实现了传统农业到现代化高科技农业的跨越。

随着出口订单的不断增加,冷链问题急需解决。2014年,马生科投资10890万元建设固原马铃薯特色农产品出口物流港,新建冷库可容纳马铃薯1万吨、蔬菜6000吨,现已逐步投入使用,全部运转可达到每月600吨~1200吨的出口量,2018年预计达到5000万产值,出口额达到7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