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新政让资金归栏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也叫大资管新政,于4月27日发布并在发布之日起实施,这意味着此前处于半放羊状态的百万亿元资产管理业务资金归栏。这百万亿资金都包括什么呢?截至2017年12月底,银行表内理财资金有7.3万亿元,表外理财资金有22.2万亿元;信托公司的资金规模高达21.9万亿元;保险公司的资管计划也有2.5万亿元;公募基金11.6万亿元;私募基金11.1万亿元;证券资管16.8万亿元,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13.9万亿元。这么大的资金要是出了问题,可是金融系统内的一次“核爆炸”。

既然中央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三大攻坚战”的首位,就必须把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以及新增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起来,严格限制那些多层嵌套、杠杆不清、监管套利和刚性兑付的资管产品。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也会给普通群众的经济生活带来改变:首先,到银行或信托公司等资管机构购买理财产品时,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或保证预期收益了;其次,个人投资风险资管产品的门槛提高了,投资风险资管产品必须是资管新规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过去到银行等金融机构买理财产品时,销售人员都会承诺保本或者保证有多少收益,尽管填写了风险承诺书,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不流失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绝大多数理财产品还是会刚性兑付的。其实,他们或是垫付,或是拆东墙补西墙,总之,在见不到收益的情况下,一期压一期地先把前面的本金和收益付了。因为理财产品很多都是半年的、三个月的、甚至28天的,在这么短时间里就挣出本钱和收益来是极为困难的。

如此实现刚性兑付就为金融系统埋下了重大隐患,一期期的理财产品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不但没有像存款那样向央行交纳银行存款准备金,又通过多层嵌套逃避了监管,在金融系统内空转,再不实行监管,十分危险。比如垫付,万一银行委托给信托公司或基金公司的理财资金在未来时段发生亏损或打了水漂怎么办?如果总是用新一期理财产品资金支付先一期理财产品的本金和收益,总有7个瓶子5个盖儿盖不过来的时候,拆东墙补西墙总有砖头不够用的时候,真到那时侯,金融风险或系统性风险就发生了。

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没有了,但银行的存款产品会发生转型,转型的方向之一就是结构化存款或原有的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与普通存款的区别在于它与金融衍生工具挂钩,将投资收益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信用、指数及其他金融类或非金融类标的物联系在一起,让存款人在本金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收益。当然,结构性存款本质上还是存款,其最大特征就是利息是浮动的,需要根据金融机构的投资情况承担一定的利息风险。但本金是可以保证的,因为它是存款,不是理财产品,存款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承受风险能力确定自己选择哪一种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