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年春节后不久,我接到江苏无锡惠山区文体局局长、区作家协会主席符志刚的电话,他告诉我,惠山区洛社镇秦巷村“二月二”庙会将举办第二届秦巷村文化节,村委邀请区作协现场采风,优秀作品要刊登在秦巷村文化协会《秦巷人文》上。专为一个村的活动,把作协会员们请来,我还是头一回见呢,这足见秦巷村一班人的精心和诚心!我与区教育作协的罗新方秘书长先期打前站,对接相关事宜,尽力组织好这场有意义的“文化之约”。
二
3月18日,正是农历二月二。冒着绵绵春雨,我们与区作协首任主席马千斤、区作协副主席杨文隽等,一同赶赴秦巷。一番介绍之后,各自分头而行。我有20多年没到秦巷了。这里不再是当年我所见的农村模样,秦巷村变大了、变美了,给人以新时代江南小集镇的美好印象。村民广场上热闹非凡,“龙舞盛世秦巷欢歌”舞龙大赛火热进行。作家们在有关负责人带领下,一路观摩了秦巷老街、土地庙旧址、秦巷老当铺、西巷门小公园,以及庙会各活动点、村文体活动中心。半天时间一晃而过,真是意犹未尽。
随后,微信群里热闹起来。张秋生很快就写好了《秦巷的节场》,马部长的《秦巷村的店招牌》当晚发出来,大家争相阅读点赞;杨文隽、王晓娟等都交了作品,他们出作品极快、文笔极美。看来,我亦不该忘了答应老秦的“文学之约”呢。
三
老秦是秦祖华,他是我先前同一农业战线的老领导、老朋友,现在是秦巷村文化协会的秘书长。他给我的命题作文是,写一写秦巷村制定“村规民约”的事。这正合我意。因我在惠山区文明办工作,显然是本职范围内的。老秦把情况和我说了,还写了2张纸给我,又通了电话。他这么热心,我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据老秦讲,那是2017年2月初,《秦巷人文》编委会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孙晓刚提出拟订村规民约,并带头起草了第一份初稿。与会人员经慎重讨论,一致赞成修订,决定以初稿为样本,进一步扩大征集。短短数月,得到村民征稿40多件。他们连续多次召集会议,反复商讨修改,形成集体修改后的讨论稿6件,在6月下旬《秦巷人文》第3期付印时,单独加印了300份,发放全村广泛征求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村里前后收到了修改完善意见一、二百条,有几十人主动参与。到年底,又作了最后一次修改,基本定稿。2018年1月2日,秦巷村召开村民组长及村民代表大会予以正式通过,公布施行。这部《秦巷村村规民约》,就是新时代的“乡约”!
四
什么是乡约?“乡约”即乡规民约,一种适用于本乡本土的规约。秦巷,历史上曾有小乡的建制,乡约或村约,这里讲的其实是一回事。
细看《秦巷村村规民约》,不觉眼前一亮。其开宗明义:“秦巷村始于明扬人文百业兴听党话振乡村立公约民风正”,这开首24个字,简明扼要点明了秦巷的历史,高屋建瓴揭示了制订“村规民约”的主旨,如清风扑面,让人想一探究竟。
接着的6段条文,分别以“讲诚信”“孝当先”“和为贵”“懂理性”“立身正”“环境美”为小标题,一目了然,引申村规民约的要义。
逐条品析,字里行间既与(陡门)秦氏家规中的“戒赌博毋骄奢救灾患恤贫困”,以及“敦孝弟勤读书端本行择交游”等有着内在的联系;又鲜明阐述了“讲文明遵法纪国昌盛民族兴”的时代要求;特别是“诚做人德为本”“勤奋斗俭持家”“顾大局友善处”“爱集体循规矩”“护绿化美环境”等条文内容,与当代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党和国家新时代奋斗目标一脉相承。
五
秦巷村制定自己的“村规民约”,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历时近一年,村“两委”班子、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和群众发动起来了,大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全村有数十人参加修订,数十次易稿。村文化协会、《秦巷人文》编委会的徐玉军、秦志伟、秦茂良、秦祖华等人更全身心投入,一份份起草、一场场研讨、一次次修改,酌字逐句、精益求精,他们功不可没。
尤其要大书特书的是,它是通过规范程序而制定的。该村经过了提议、征稿、汇总、反馈、完善、公布等环节,并与社区管理创新“微自治”项目相结合,召开村民组长会、村“两委”成员会、村民委员会代表大会,最终决议通过,圆满达成。因此,秦巷村订立村规民约的宝贵经验,是十分有价值的。
六
漫步秦巷,村里在墙上、车站、小区、广场等场所设立了《秦巷村村规民约》公益广告牌20多块,还印制了宣传资料1000份,发放到每一位居民手中。
秦巷村第二届文化节2018年“新时代爱‘秦’人”文艺晚会上,设有“党旗引领——听党话振乡村”“社区共治——立公约民风正”“人文秦巷——扬人文百业兴”3个篇章。开场首个节目,就是石塘湾中心小学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集体诵读《秦巷村村规民约》,响亮清脆的童声传遍了村中心广场的每个角落。
“新时代笃实有为新起点振兴秦巷”,秦巷人就是这样脚踏实地践行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时代的乡约,缘本就是与秦巷的“文明之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