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红是中国农业银行江西赣州章贡区南京路支行网点主任,已从业35年。她先后被农行总行、省和市分行评为各类先进40多次;在不直接接触客户的联行岗位,她曾被评为全省农行十大揽储能手;在许多人对理财产品还一知半解的时候,她却做出了一单又一单超千万元的业务,并作为江西省农行理财产品营销经典案例进入教材。
一个平凡、普通的基层营业网点主任,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客户选择她、信赖她呢?因为朱小红有一套自己的“营销经”。
“热爱这个职业,工作才有动力”
春节前夕,赣州的气温降到一年的低点,很多人都躲在空调房里不愿出门。可朱小红每天却至少要走访四五户客户。
仅2月13日晚上,朱小红就营销了5户“聚合二维码”、1户信用卡和1户POS商户收单业务。按她的话说,“热爱这个职业,工作才有动力。”她非常享受与客户交流的过程。或许得益于天生爽朗、大方的性格,她很容易融入陌生的场合。
“有次路过一间茶室,看到几个人在里面聊天,我突然就来了兴趣,一句‘你们好’就跟他们坐到一起喝茶了,随后谈成了5单业务。”朱小红说。
营销有底气,缘于她对业务的了解。“农行是个服务百姓的平台,我觉得我不是在推销产品,而是在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客户。”朱小红说。
每推出一款新的产品,朱小红都会刨根问底,认真了解产品的方方面面:能给客户带来怎样的收益?风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最适合什么样的客户?
正是如此,朱小红会尽可能的多走访一些新老客户,认真研究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处理方法,琢磨和梳理向客户推荐产品的技巧。不仅如此,她还将自己的营销心得通过各种方式传授给网点员工。
“对客户来不得任何一点欺瞒,自己不懂的东西,绝对不能装懂,这是做好营销工作的前提。”朱小红说。
“失败面前不能气馁”
“做营销,每个人都会面临失败。最关键的,是在失败面前不能气馁。这也算是自己的一个营销心得吧。”朱小红说,即便在营销一线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现在她营销失败的概率也依旧不会低于30%。
“前两天,我在一个花店老板那里泡了一上午,介绍一款对她挺实用的产品,她就是不肯接受。”朱小红说完,不由地爽朗大笑:“失败的次数多了,成交的几率也就大了。”
“还是要把自己营销出去,更多的时候,客户选择的是你这个人。”在朱小红眼里,一名成功的营销人员,得有精神、有干劲、有笑容。“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再加上个人的勤奋努力,谁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营销人员。”她说。
朱小红说了这样一件事,她曾在一个网点交流任职几个月,那个网点的员工对保险代理业务都望而生畏、避而不谈,经过她耐心引导,绝大部分员工都克服了“自己不适合做业务”的心理,业务量从当初的几百万元一下子飙升到她离开时的几千万元。
“每个人都有可能带来商机”
朱小红有几个厚厚的笔记本,她当宝贝一样放在自己的办公桌抽屉里。从业以来所有接触过的客户姓名、电话、生日、喜好,以及办理的各种业务,她都详细地记录到了这些本子里,有新的信息,她也会及时补充进去。
“在一个成功的营销人员看来,接触到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带来商机。”朱小红笑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她都保证自己身上有足够的名片,这是为了推销自己。而对于收到的每一张名片,她都会很好地保存,打过交道的每一个人,至少都会保留对方的电话号码、微信等联系方式。
朱小红说:“客户就是最大的资源,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成了我们的客户。在路边擦皮鞋的时候,我都会不失时机向他们介绍银行的产品。”
网点员工都知道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朱小红从马路市场经过,看到一位女士买红薯,付款时才发现自己没带钱包。就在这位女士不知该如何是好时,朱小红二话没说掏出10元钱递了过去。事后,这位女士打听到了朱小红的身份,便将所有业务转到她所工作的网点,还到处帮她做宣传、拉业务。
“给你遇见的人一个笑脸,给踏进银行的人一杯茶水,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展示的却是一个人的品行与为人,也是决定一名营销员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朱小红朴素的话语里,讲述的不仅是营销的门道,还表达着满满的温暖。
“工夫在诗外”
熟悉朱小红的人,都知道她炸得一手好薯包。一次,有位客户在办理业务时,不经意说起自己的小孩马上要过生日,而小孩最喜欢吃的就是炸薯包。朱小红一听,说一定会给孩子一个惊喜。孩子生日当天,朱小红买好板薯、生姜、小葱等原料,带上全套的炸薯包工具,在客户家里忙了一下午。“蛋糕、水果什么的几乎没动,炸的一大盆薯包却被一扫而空了。”说到这,朱小红一脸的自豪。
朱小红说:“很多时候,做业务就是做人情,维护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是业务能否长久的关键。”
在很多客户眼里,朱小红是个乐于帮忙的人。客户生了病,朱小红会去看望,帮助介绍合适的医院、医生;客户要购物,朱小红会利用手中资源,让客户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客户找保姆,朱小红也会不遗余力地帮忙物色人选……
“我‘不务正业’的时候很多,但目的是为了把正业做得更好,不是有句话叫做‘工夫在诗外’吗?”朱小红再一次爽朗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