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中见精彩

他叫罗丰国,个头中等,身材偏瘦,看上去老实巴交,是湖北郧县农商银行营业部客户经理。自2007年从事信贷工作以来,本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原则,用“阿甘”一样的执着精神辛勤耕耘。

截至2018年3月末,他管理的存量贷款达417笔、12410万元;从事信贷工作11年来,累计营销贷款4.96亿元,收息4810多万元,创下了连续11年结息面达到100%、到期贷款收回率达到99%以上的佳绩,获得了全省农商行“优秀共产党员”“贷款营销先进个人”,市、县农商行“最佳客户经理”等多项荣誉。

贷前调查“实”为先

贷款营销,就是经营风险。为把贷款风险降到最低,罗丰国把农商行的资金视为自己的钱对待,对每一笔贷款,坚持贷前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真实的信息资料,对客户的经营项目、偿还能力、品德等进行详细全面地实地调查,确保放出去的贷款收得回来。

为提高贷款调查技术,平时罗丰国注重积累专业知识,及时总结相关行业主要风险点,调查关键问题。在入户调查前,他先通过客户的朋友、同事、邻居等外围扩展调查面,全面了解核实客户的人品、信用状况、家庭状况及经营收入等信息,作为贷与不贷的基础,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就这样,罗丰国始终把贷款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只认制度不认人、只认农商行不认客户、只认风险不认眼前利益,做到以“防”为主,合规发放每一笔贷款,从源头上防止风险贷款的发生。11年来,罗丰国通过贷前调查,否定风险较大的贷款申请50多笔,涉及金额550万元。粮油购销个体户李某于2016年7月申请贷款10万元,罗丰国受理该笔贷款业务后,到实地看到李某不仅存货很多,还有详细的销售记录。单从经营方面看,李某符合农商行贷款条件。可经过向李某的邻居询问,得知李某有违法记录。后来又通过街坊四邻得到证实。因此,罗丰国果断拒绝了李某的贷款申请。

贷中发放“公”为重

“农商行资金是广大老百姓的血汗钱,也是农商行生存发展的本钱。若把贷款放‘死’了,就是败家子,管好了信贷资金,等于管好了自己的饭碗。有了农商行这个‘大家’,才能顾住自己的‘小家’。”罗丰国时常这样告诫自己。

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以农商行的利益为出发点受理信贷业务,做到廉洁自律,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不该要的坚决不要,坚决不让农商行的资金受损。在多年的信贷工作生涯中,曾有很多客户为感谢他,送现金、请吃喝,无论金额大小、场面如何,他都予以拒绝。2016年8月,一位客户因购房资金紧张,来到郧县农商银行申请借款。他接待了这位客户,并亲自上门做了调查,判断客户有偿还能力,于是为其办理了5万元贷款。这位客户为表谢意,送给他购物卡,罗丰国坚决退还。

与客户清清白白往来,不放人情款、违规款,按章办事,规范操作,是他始终坚守的原则和底线。罗丰国认为,如果希望客户养成良好的信用观念和道德意识,自己首先必须廉洁自律,从身边人做起,严要求、重实际、多务实,管好自己的“责任田”,从而保障资金的安全。

贷后管理“勤”为上

“发放贷款好比农民种地。种地是三分种七分管,放款是三分放七分管。贷款放出后,信贷资金开始发挥效益,各种潜在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如何确保安全,把风险降到最低,全靠贷后管理。”罗丰国用朴实的话语道出多年从事信贷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对发放的贷款,不论金额大小,他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贷后检查,既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严防风险,也积极为客户出谋划策,保障经营的稳定。

对于贷后管理,罗丰国勤跑、勤看、勤访,多方收集信息,掌握每位客户的经营动态,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和挽救,避免财务损失。2016年3月,客户潘某在郧县农商银行贷款5万元从事药品零售,因家庭矛盾严重,药店时常关门,既影响经营又影响贷款本息的收回。罗丰国得知后主动上门做工作,多次出面调解家庭矛盾,使潘家人的家庭矛盾得到缓解,药店恢复正常营业,最终贷款本息如期偿还。“贷款营销不能乱销,贷后管理是确保收回的重要措施。”罗丰国这样说。

在罗丰国11年的信贷工作历程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有的只是寻常的经历和点滴小事。他用尽职尽责的态度和行动默默耕耘,为农商银行的发展增色添彩,走出了一条不耀眼却精彩的平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