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是人口大市,也是贫困人口大市。2016年,全市还有省级贫困村568个,贫困人口44.2万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临沂市人社部门积极做好“转、建、扶、助、安”五篇文章,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走出了一条人社扶贫新路子。
1 帮助人员“转”
对有能力进入企业就业的贫困群众,积极与企业对接,帮其实现就业脱贫。组织市县各类企业,举办就业精准扶贫专场招聘活动166场次,帮扶贫困户就业1244人。对于残疾贫困户,积极联系临沂市鲁蒙食品集团总公司,帮助安排100多名残疾贫困户集体就业脱贫。
2 引企进村“建”
充分发挥当地在草编柳编、玩具鞋帽、服装加工、果品加工等优势,探索形成了“新建、改建、认定”三种符合临沂市实际的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模式。截至2017年年底,临沂市共打造就业扶贫车间762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209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4310余人,全市有16家扶贫车间被认定为国家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110家被认定为省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
3 自主创业“扶”
广泛设立创业扶贫工坊,大力推广1个创业主体+1个贫困户创业点+1期创业培训+1笔创业扶贫贷款的“1+3”创业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在家中就能通过创业实现脱贫。2017年全市共打造创业扶贫工坊517家,带动就业创业7488人,其中贫困人口1621人。
4 劳务互助“合”
发展和倡导劳务合作中心(合作社)+贫困户+企业的劳务扶贫新模式,考察、遴选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较强、岗位适合的企业作为贫困劳动力就业基地,定向招收贫困劳动力。
5 特困群体“安”
针对因大龄、残疾等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强力推进“千名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计划,积极开发设立村级养老、托幼、照料病患、助残等农村家政服务类公益岗位,全市共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1402个,安置特困人员1680多人,实现托底安置脱贫。
临沂市政府还出资对贫困人口实施免费短平快技能培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328万元。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有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自主创业。降低贷款门槛,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贫困人口,提供“免反担保、免抵押”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最高可贷3万元,按规定给予贴息。对积极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生产经营主体,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按规定给予贴息。2016年以来,临沂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富民生产贷等贷款20多亿元。
同时,临沂市人社局主动作为,多方协调,探索出了“用好扶贫资金,盘活就业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的扶贫经费保障新路子。截至2017年底,临沂市人社精准扶贫共支出部门资金1.4亿元,吸引社会投入2571万元,累计实现转移就业83531人。
为全面推进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把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和末梢,临沂人社局还总结探索出了“组织领导-检查督导-人才队伍-宣传引导”工作机制,形成了推动人社扶贫工作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
临沂市成立了以人社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社精准扶贫领导小组,下设5个推进行动小组。各县区、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和推进机构,织密了市、县、乡(镇)、村四级人社扶贫组织网络。临沂市人社局专门抽调人员设立了就业精准扶贫推进督导办公室,对重点工作每周一调度,重要数据每月一通报,关键环节时时督导。加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力度,共组织考聘258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扶贫一线。在全市推广沂南县孙祖镇基层人社所扶贫当好“五员”的做法,加强了人社扶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工作宣传,做到“六个知道”,即抓好沟通协调,让县区领导、镇领导、第一书记、包户干部、村支书和贫困群众了解人社扶贫政策、帮扶活动、帮扶成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