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夜校点亮村民新希望

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色提力乡帕其英也尔村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开办“农民夜校”,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解、上门助学等方式积极开展国语技能、政策宣讲、创业谋划等培训,如今“农民夜校”已成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明法理、守纪律、讲文明”新型农民的重要平台,正逐渐成为新时代新农村的新时尚。

帕其英也尔村“农民夜校”依托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综合站点,以“视频播放+教师讲解”的方式定期组织党员、群众集中学习,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惠民政策、致富信息、农业知识等。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是脱贫攻坚‘四个一’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该村工作队通过新建合作社,吸纳和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并邀请该村致富能手斯迪克·阿米提一同讲解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社脱贫致富前景……”准备在“农民夜校”上课的自治区党委财经办干部、工作人员刘二华在认真撰写讲稿。

“鼓口袋先富脑袋”。该村结合村情民意、政策讲解、产业发展需要,坚持多样化选配师资,重点从“土专家”“田教授”中择优选任专兼职教师,确保了农民夜校至少有6名相对固定、素质较高、业务娴熟的教师。

在课程精心设置上,为了让农民更容易接受,也在不断提升教材的精准度和吸引力。“为了这堂课,我都准备了一周多,很多地方改了又改。”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翻译处副处长、工作作队员卡乌力江·卡斯木说:“书记讲党课、干部讲政策、专家讲技术、代表讲经验、能人讲致富、青年讲时尚。”

为了将知识送上门、点亮村民的“脱贫灯”,该村还创新实施“课堂+现场”“集中+流动”的授课形式,目前在田间地头已累计开展分组教学500余次。“趁着午间休息,大家把近期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相关资料送到老百姓家中……”该村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群众开展结对帮扶、送学上门等学习活动。

农民夜校校长阿不都吉力力说,“农民夜校”很好地弥补了“文化扶贫”的短板,它的课程设置更贴近农村实际、符合农业特点、适合农民需求,调动了群众“被动学”为“主动学”。农民夜校的授课内容还会针对不同的群体,讲述不同的课件,既有针对性,又有时效性。为精准施教,村党工委结合实际制定了“农民夜校”课程内容,细分时事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技能、文明新风、国语文字5类共12项,深化“感恩奋进、勤劳创业、脱贫致富”三大主题教育。截至目前,帕其英也尔村“农民夜校”已常态开班授课,培训群众达2万余人次。

“农民夜校”开办至今,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加油站”,为“精神扶贫立志”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农民夜校”点亮村民“希望灯”,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