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与巨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让四川省青川县遭遇空前劫难。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痛失家园的青川儿女喊响了“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和“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口号。震后十年,美丽的青川实现了重生与巨变。

全域重建、安全重建、低成本重建、精神家园重建,3年时间,916个项目全面完工,累计完成投资242.6亿元;全县7.98万户城乡居民全部入住新居,36个乡镇集镇、学校、医院、村级卫生站、交通、水利设施等重建率达100%,崭新的北川县城拔地而起。

十年间,青川县秉承“以人为本、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富民强县”发展思路,在建设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经济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目标和同步全面小康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生态旅游品牌初显,青川全县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0亿元。被评为“全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四川省十大最休闲县区旅游目的地”“中国国家旅游2016年度、2017年度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奖”,生态旅游已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生态农业提质增效,青川建成了八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形成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培育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创建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全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生态工业逐步壮大,在坚决守护绿水青山的前提下,青川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生态工业。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现已建成6平方公里配套完善的生态工业产业园,形成了竹园经济开发区和川浙产业园、电商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石材产业园“一区四园”工业发展新格局。

此外,青川将电子商务作为破解区位劣势,助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重要渠道。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培育电商企业31家、个体网商240余家、物流企业21家,形成“一园一中心五体系”发展格局,年网络零售额突破2.8亿元。

穿境而过的兰渝铁路、兰海高速、西成高铁相继建成;作为青川生命大通道、生态大走廊、旅游大环线、经济大动脉的广平高速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通车;268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天堑变通途”“蜀道不再难”的千年夙愿正逐渐成为现实。

交通环境的改善为青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截至2017年,青川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较震前相比,增长2.5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震前的8.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震前5倍以上;均在“十一五”灾后重建高基数基础上实现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震前水平的4.7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7060元、10596元,分别是震前的3.3倍和3.9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震前的6倍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42家,其中,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