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攻坚”的战将们

(上接第三版) 姜立刚说:“企业家主动让利,400多元一方的石材,我们修堤建坝,他们只要200元一方,预算至少800万元的河堤只花了400多万元就修好了;大家捐款捐物出工出力,3000多人捐了近千万元。”

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溆浦县委书记蒙汉说:“立身靠忠诚,刚正生无欲,龙潭又见雄风起。”2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阳雀坡村,是“雪峰山会战”时的一个前线指挥部,一家知名企业为龙潭攻坚的“雄风”所吸引,投巨资开发做旅游扶贫,目前已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资金并开门迎客。温水村在外地从事国际贸易的姜立松,1997年外出十年没回过家,去年回家创办起“扶贫车间”,并成立德兴种植合作社,吸纳了80户贫困户种植红薯,每户增收5000元。“我除了家里种红薯,还在这个车间里打工,每个月有1800元工资。”贫困户段成英的笑脸有点甜。

姜立刚算了一下,从去年至今,回乡创业的龙潭人已建起了4个加工农产品的“扶贫车间”,上百名贫困人口本地就业家门口脱贫。

“孩子都读中学了,您参加过孩子学校的家长会吗?”“实事求是的讲,我确实愧对家人。全镇2100多个贫困户、7778人,我必须要走到心到,只能白天练腿功,晚上练嘴功(开会)。家人住在县城,我一年难得回几次,孩子从幼儿园到现在,我也就参加过一次家长会。”节能灯下,他眼眶里的泪花闪闪。他掏出手机,翻出两段信息,一段是去年河堤修好后,爱人从县城来看他后发的,一段是他姐姐转发给他的孩子去年寒假的作文。妻子的信息发自22时20分,“今晚没开会吧?自己注意休息,近距离接触后发觉基层干部还是蛮辛苦的,基层领导干部就更辛苦了。你这里不仅累且生活条件差,洗个澡都为难……”字字藏温馨,句句击泪点。儿子写自寒假的文章就没有那么含蓄温婉了:“我的家乡在龙潭,过去我对它没有什么了解,说不上喜爱,甚至有点厌恶。我厌恶它的街道一下雨总是脏兮兮的,厌恶它的建筑总是蒙着一层薄灰,厌恶那里污浊的空气。对于它,我有着骨子里的排斥,因为它,抢走了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是这个镇的书记,他总是很忙,一年不着家几次。寥寥几次回家也都是说不上话。我感觉我俩像是主与客,不是父与子。说出来很残忍,在外面住酒店,都还有选择权,我没有权利选择父亲,他也没有权利选择儿子。他爱我,仅仅因为我是他儿子。”“记得那次,爸爸气冲冲地回家,很凶的说了一句‘以后真要好好地管你!’我低着头,生平第一次反抗似的吼道:‘你天天不着家,有什么资格管我’。说实话,当时我做好了挨打的准备,但迎接我的却是更可怕的沉默,他沉默了。那个在外能说会道的父亲,在我面前沉默了。”“人们顶着大大的龙头,演绎着传说中的故事。爸爸把我抱了起来,那一刻,我的心很暖,就像街上那橘黄色的灯笼一样。”“我渐渐理解了父亲,他是一个优秀的领导,但是,不得不说,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泪眼婆娑的姜立刚说,这是今年春节期间,他在镇里值班,把儿子接过来看耍龙灯,儿子写的《我的寒假生活》,姐姐看了后很震撼,特意打电话要他多关心关心儿子。

夜已深沉,破旧的小院里仍灯火通明,姜立刚走进一楼楼梯口的办公室,几位扶贫勇士正在灯光下忙碌着,姜立刚倏然间胸怀开阔,压力、烦恼随风而散。他说,我们是脱贫攻坚的战士,战士不选择战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战士“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要求,带领大伙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柔情”书记的担当

68岁高龄的宁波退休老师周秀芳,2015年第一次远赴千里之外的大山深处北斗溪支教时,是带着对乡镇干部的偏见甚至是轻视而来的,她本打算悄悄地来支教几个月就悄悄地离开。

但是,她没有离开,71岁了仍坚守在北斗溪。2015年,宁波鄞州小学退休教师周秀芳,得知1300公里外的怀化溆浦县需要老师支教,就在远亲孙绍富的陪同下,辗转20多个小时,跋山涉水来到桐林小学。当她把30多个孩子挤在风萧萧雨寒寒的破旧土坯房教室读书的照片发在朋友圈时,她的学生说“帮老师建一所希望小学”。“建这所希望小学起,从小梁姑娘没日没夜忙碌的身影中,从她爱人孩子周末开着私车从怀化城里直奔海拔1000多米高的学校来看我的汗水里,从孩子们依偎在我怀中一声又一声周奶奶的呼唤声里,从乡亲们纯朴憨实的举动中。我感受到了小梁等一批乡村干部的担当,感受到了大山里淳朴的乡情,感受到了大山里孩子们的渴望。”周老师留下来了,还以“我是一名爱心搬运工”组建了“周老师教育帮扶团队”,上海、宁波等地3000多名爱心人士成为这个团队成员,在北斗溪镇及其周边乡镇,捐建并已投入使用希望小学8所、在建12所、筹建1所,团队捐筹的资金近千万元,同时,322名贫困学生得到结对帮扶。“在这里,我改变了对乡镇干部的偏见,我相信小梁她们的担当。我要是死在了北斗溪,就埋在第一次来的桐林希望小学边上。”

周老师所称的“小梁”,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溆浦县北斗溪镇党委书记梁金华。1982年出生的瑶家妹,2002年大学毕业后考上公务员被分到边远乡镇工作,在溆浦县的5个乡镇干了16年。2012年任九溪江乡党委书记,2015年12月,九溪江乡与北斗溪乡合并成立北斗溪镇,她被党组织派到远离县城50公里的北斗溪镇任党委书记,一副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全县最为偏远贫困的乡镇之一的重担:近1.8万人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30户、5082人,占总人口的29.2%,留守儿童占全镇儿童总数的23.5%。

在北斗溪前进村上海交大安泰希望小学,黑板上抄写着一首《北斗溪,雪峰山深处的明珠》:“白墙青瓦掩映在群山环抱/山清水秀中溢满鸟语花香/憨厚的山民世世代勇敢勤劳/敞开纯朴胸襟就流露出善良的阳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是她温馨的名片/休闲宜居小镇的目标,一天天变成现实/雪峰山下那条二都河悠然而过/留下一行行清词丽句/见证北斗溪新镇的成长/高铁新镇,用生态康养哺育/成就溆浦南部窗口的形象/一极两带绘就发展的宏伟蓝图/四个全面预设幸福出发的注脚/用白墙青瓦,朱阁翅角勾画新镇的容颜/建花园民居,精品长廊,让新镇披上靓妆……我们,屹立在溆浦的南部前沿/迎着深化改革的浪潮大步前行/撸起袖子:我们要与高铁节奏同步/苦拼巧干:我们定让新镇日新月异。”

这是北斗溪人对外界的宣言,这是北斗溪现实的写照!

走进北斗溪,映入眼帘的是水绕山抱的高铁小站,绿树成荫的乡村公路,挑檐翘角的民舍,坐落在溪河两岸,扑面而来的是春天里清甜的山风水息,乡亲们见有外人进来,也无拘无束地和生人谈天说起——

2014年12月,沪昆高铁溆浦南站开通运行,北斗溪成为沪昆高铁进入怀化的第一站,是怀化“一极两带”战略新定位的重要节点乡镇。溆浦县委、县政府明确北斗溪镇为“沪昆高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定位该镇为“溆浦南部窗口镇、花瑶文化特色镇、神秘古村生态镇、高铁经济明星镇”。2015年12月,原九溪江乡与北斗溪乡合并成北斗溪镇,梁金华出任镇党委书记,她带领党政一班人,把“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作为脱贫攻坚战的突破口,请专业团队进行综合性规划设计,完成了1.5平方公里区域的总规和修建性详规,形成了“一心、一廊、两区、四组团”的空间发展结构。按照规划,对油垅、坪溪、茅坡、华荣、光明等村主公路两边、沿河两岸的违章、不雅建筑启动了整治行动,共拆除违章不雅建筑42处。

别看现在的北斗溪有林地面积20.5万亩,群山巍峨,风光无限。在2012年前由于太贫困,老百姓“吃饭靠种田,砍树来换钱”,好多山头都成了“癞子山”。梁金华讲了一个故事:2011年,一个老板买了当地村民承包的10亩山林里的树,当时没有砍。2012年,她来当书记时,正赶上高铁建设如火如荼之时,她和乡党委一班人开会讨论“拿什么迎接高铁时代?”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应成为当地的优势。”于是“封、防、造”三位一体的封山育林措施出台了。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买树的、卖树的都找上门来,以各种理由要砍树。修屋上梁、门窗家具、打一套嫁妆、置一副寿棺需要十几方木材,不同口径的树有几方材,她找来行家里手一测算,心中全部有了底。于是一道“禁砍商品林,家用材按预算管理,砍一棵栽几蔸”的禁令颁布执行。这时,那位2011年就进行了砍树买卖的双方都不干了,软的硬的方法全使上,硬被她顶住了。同时,开展“三边造林”15000余亩,几个重点村的村道、巷边、院内建花台、栽花树、植草皮,共种植樟木、桂花、垂柳等30余种乔木花草,绿化面积达1.5万平方米;将境内河道全部列为禁采区,拆除非法采砂场7处。如今,该镇生态环境日益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0.1%,一座生态宜居的天然氧吧,初具雏形。

刷屋脊、扳檐角、橱窗花、上油漆……这也是北斗溪“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的重头戏。2016年10月,镇人大通过了《北斗溪镇新建建筑实施花瑶外观装饰的决议》,镇周边5村进行花瑶外观砖房改造648栋,农村木房危房改造1368栋。全镇新建垃圾池95个、无公害垃圾处理中转站1个、发放垃圾桶3000多个、购买垃圾车3台;8个村完成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600盏。该镇光明古村落群成功入选国家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单;黄龙村、丁脚坊古村成功入选大湘西精品旅游线路节点;坪溪村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北斗溪镇成为“湖南省美丽乡镇”“湖南省特色小镇——康养小镇”。

北斗溪镇14个行政村中有8个贫困村,脱贫攻坚压力大。梁金华至今还记得赴任那一天,客运班车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才到,骨头都快摇散了。到村走访后,她发现大部分村还未通水泥路,老百姓用的还是“刮不得风、下不得雨、打不得雷、经不得晒”的小水电。华荣村农民段自华拉着她的手诉苦,因为山路难行,家里种的杨梅没运到县城都颠簸成“杨梅渣”了,只能眼巴巴看着杨梅烂在树上。

路通、灯亮、水净,是百姓多年的期盼。“百姓盼的,就是党委和政府要干的。”梁金华定下誓言,要让百姓走上一脚好路、照上一盏明灯、喝上一口净水。

2013年10月,通往县城的公路拓宽硬化项目上马,为了解决资金缺口,她四处奔波,苦苦“化缘”。其实,当她堆着笑脸去游说时,外人根本就不知道她心里的苦:在这条公路上马的同时,一村民在乡里办事突发脑溢血,经县人民医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由于她要严格依法依规处置,家属抬尸堵门、网络炒作、上访施压,扬言“要让你们当书记当镇长的卷起铺盖滚回家”,向乡政府索要巨额赔偿金,持续时间长达41天。很多人让梁金华花钱摆平、息事宁人,免得误了“前程”。但她不折不挠,“我宁愿不当这个书记了,也不能让邪气占上风。”最终让闹事者在这位“黄毛丫头”面前败下阵。

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工程在2013年除夕前一天凌晨竣工,数百名群众涌上新修的路,按当地习俗提前过大年。

在梁金华任乡镇书记以来,拉通县乡公路“断头路”3条,新建村组公路35条,总建设里程达22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家家通优质电,户户喝自来水。

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脱贫产业是个“当头炮”。结合“布局美、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发展规划,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全镇新增农村产业基地5处、专业合作社4家,实现421户、1652人稳步脱贫。宝山村党员刘崇水,带领62户贫困户创办云雾毛尖茶合作社,种植高山茶叶近千亩,年利润600多万元,解决就业岗位30余个。通过示范带动,北斗溪镇已有生态养殖大户32家,生态产业基地23家。坪溪村党支部通过村干部带动、党员带头,吸纳96户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兴建了集住宿、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七星瑶寨”生态游项目,受益群众达368人,其中最高分红达1.6万元。坪溪村获评“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沙坪村刘兴木等几位党员和农民出资,专门为该村“天生女儿洞,生态康养谷”风景区打造的生态游主题宣传曲《女儿洞恋曲》音乐电视开拍后,掀起了一阵乡村游热潮。镇党委、政府还牵头举办了宝山村“花瑶文化节”及“品博士茗茶·醉梦里花瑶”茶文化节,带动了乡村旅游,拉升了当地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沙坪村的老人喜滋滋的,“以前唯一的收入就是那几亩地,现在搞起生态游,自家的萝卜条、干笋子都能换钱了。”

梁金华,这位柔情的瑶家女,和她的乡村干部一起,用自己的智慧、担当和忠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困的山头,换来了老百姓的放声歌唱。目前,北斗溪镇已有70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804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9.2%降低至目前的11.49%。

离开两岸花开如梦、流水悠悠若琴的北斗溪,来到高铁站。进入候车厅时,见一位排队的青年人手机里正在播一首歌,他大方地把这首《爱上北斗溪》发给了记者——

群山掩映青瓦白墙/绿水映照古村新妆/原野灵动金鳞蝶影/彩云扮靓花瑶姑娘/老宅低吟岁月沧桑/溆水浅唱古韵悠长/山谷多情雅彩追梦/钟灵毓秀仙境一方/党的光辉呀照耀山乡/我们的生活奔向小康/高铁列车呀送来吉祥/幸福的歌儿传向远方/沐浴柔和的清风/呼吸沁人花香/聆听暖心的乡音/沉醉美酒酣畅/邂逅北斗溪/爱上这地方/邂逅北斗溪/难舍又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