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朱杨镇板桥社区年度考核连续10次名列朱杨镇第一,社区党委书记陈泽荣多次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江津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农村党员的要求,社区党员争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新风尚的示范人、和谐的引领人和群众的贴心人,这就是我们的秘诀。”陈泽荣的回答非常朴实。
做好“四种人”,不仅萦绕在板桥党员干部的脑海心间,更转化成他们带领板桥社区群众保护生态、整治社区、发展产业、锤炼文明新风的一桩桩实事。
在板桥社区,率先带领乡亲外出务工挣钱的是党员,率先流转土地的是党员,率先规模种植养殖的是党员,率先投资旅游产业的也是党员。
党员带头是这里的传统。“党员就是一面旗,必须时时处处发挥先锋带头作用。”陈泽荣这么说,30多年来他也是这样做。
上世纪80年代初,大家守着一亩三分地不愿外出。1982年3月,陈泽荣决定出去给乡亲们闯出一条路来。他在铁路工地上站稳脚跟后,第一时间义务担当“免费中介”,为10000多名老乡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
板桥社区群众纷纷到成渝、襄渝、渝怀铁路沿线,承接铁路维修、换道岔、换钢轨等工作,1000多名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带来板桥社区发展的第一桶金。
在党员的牵头带领下,近年来,有了资本的板桥人相继回乡创业。
老党员蔡家泽说,前些年要流转土地建猕猴桃园,村民都担心不划算,后来党员一带头,村民就放心了。在他的带头下,引进优质种苗、建好基地,党员和村民都积极支持,形成板桥生态旅游业的第一方阵。
在板桥社区,率先生态养殖的是党员;带头美化民居,让板桥变得整洁美丽的还是党员。
为了道路硬化,陈泽荣带动党员捐款出力,解决出行问题。随后,党建、党风廉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纷纷上墙;紧接着,又建成垃圾收集站,同时开展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倡导不乱扔垃圾等文明行为。
在板桥社区,呵护淳朴民风的是党员,营造和谐乡邻关系的也是党员。来本地开办重庆光辉岁月电子有限公司的外地人熊焱告诉记者,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外地人。从选址、安装生产线到正式投产,陈泽荣等党员一直主动提供帮助。
重庆石笋山2000亩红心猕猴桃投产了,村“两委”班子思考的是群众的多元化期盼——如何进一步拉动游客消费?农特产品如何引入电商形成规模化产业链?蔡家泽再接再厉,持续投资2亿多元,石笋山顺利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向着4A级景区迈进。随着板桥社区旅游生意的好转,村“两委”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有利益,先让给老百姓。
在板桥社区,为群众办小事的是党员,为社区谋大业的也是党员。
5月7日上午,在村“两委”碰头会上,各委员一一汇报了自己掌握的情况,并提出建议。
仅仅10多分钟的会议,陈泽荣的本子上就记录了4页。“别看群众的事听起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农村人最实在,看党员干部好不好,就看能不能一碗水端平。小事解决不好,老百姓就不信任你。”陈泽荣说。党员干部把村民的小事放在心上,换来的是村民的信任与支持。土地流转、产业发展、文化繁荣,无一不在群众的支持下顺利完成。
基层党员网格管理模式在板桥这个10000多人的大社区,执行得毫不含糊。王锡芳是困难户,丈夫和儿子都身患疾病,陈泽荣和苏家莉等人定期上门帮扶。
在陈泽荣的办公室,记者看到新鲜出炉的板桥社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将依托石笋山联手周边村镇共同发展、探索农村居民收入再增的新机制,一条“绿色生态致富、红色党建惠民”的新路正在新时代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