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这么美 何必去远方

用艺术温暖乡村。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着力还原乡村自然魅力,建设产业化的田园景观系统,深度挖掘传播地域特色文化,加快推进艺术乡村建设进程,既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观意愿,也盘活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走进这片诗意的栖居地。

艺术乡村还原自然之魅

熏风过处,色泽鲜亮的高山月季、玫瑰、辛夷花等相继开放,“多彩曾家山”百里花卉走廊成了名副其实的“七彩画卷”。2017年3月启动实施的“多彩曾家山”项目,深挖山水格局之美、厚植乡村自然生态,将朝天区12个乡镇64个行政村,以及148个乡村旅游景点串成链,惠及7.2万名群众。

“村里这么美,何必去远方。”位于多彩曾家山核心区域的平溪乡,绿植满眼、空气清新、天空碧蓝,溪里可捉鱼、池塘可洗菜,生态美名远扬,游客蜂拥而至。在外漂泊多年的李志勇回乡成立了菜根香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绿色有机蔬菜,盛产期前来采摘的游客最高峰达每日千人。

自来水通不通?沼气池建没建?垃圾如何处理?艺术乡村的生态之美,不只在于养花种草、还原乡村自然之魅力,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和治理,才是艺术乡村的底色所在。近年来,朝天区按照“一建三改两打造”的标准,共实施新村农户户办工程建设30500余户,改造提升自然村庄村落329个。

产业塑形兼顾艺术发展

“云中天寨、白虎花乡”,细雨中,沙河镇白虎村生态农业示范园上方,白色的云雾如轻纱般飘渺,如同一幅灵动的水彩画。

“园区规划占地800亩,目前,已按规划布局栽植了草莓、樱桃、桃子、李子、八月瓜等水果500亩,目前,正在进行林下野菜套种。”该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德介绍,园区在时间上一月一景,一季一景,花季、果季更是一天一景;在空间上一山一景,一沟一景,一坝一景;在微观上一步一景,一树一景;确保了游客四季有景可观、有果蔬可采摘。

一个产业园就是一个“田园景观系统”,田园就是公园、农村就是景区。近年来,朝天区创新推行“三园”联动全域覆盖的园区建设模式,共建成9个现代农业园区、271个村特色产业示范园、8932个户办产业小庭园,把田园变成了一道靓丽的艺术风景线,同时,实现了农户人均增收3100元。

美丽乡愁留住波波游客

“金牛高峻自古晓,七盘峥嵘而今知。”漫步在位于转斗镇黎明村的七盘关诗词文化走廊上,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先生悠然地品鉴着长廊收录的古诗。

七盘关扼秦陇入蜀之咽喉,地势险峻,是金牛古道上由秦入蜀的重要关隘,素有“西秦第一关”之称,自古以来就是诗文吟诵之所和兵家必争之地。而作为出川入陕第一村的黎明村,自然而然也就成了秦蜀文化的交汇之地。

“奇峰怪石、碑碣石刻、流水人家,相互映衬、浑然一体,简直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接踵而来的游客挤爆了黎明村的“姐妹饭店”“七盘关鱼庄”等特色餐饮店。鱼庄老板文勇粗略统计过,2017年,仅他家接待游客就超过2万人,营业额近40万元。

地域特色文化为乡村注入了鲜活的、艺术的灵魂,在留住美丽乡愁的同时,也让一波波游客停驻下来。2017年,朝天区全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9亿元。其中,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8.4亿元,带动农民增收7.9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