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战旗村一角

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赞扬战旗村“战旗飘飘,名副其实”。并对郫都区提出“把振兴乡村这件事做好,要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殷切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的战旗村目前有哪些变化?郫都区如何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再次走进郫都区、走进战旗村,零距离观察郫都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举措。

感恩奋进再看战旗村变化

初夏的战旗村绿意盎然,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再过一段时间,乡村十八坊就可以对外营业了。”看着项目紧锣密鼓地推进,战旗村村支部委员易奉阳很兴奋,他告诉记者,等项目建成投运,不仅能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配套,还将新增100余个就业岗位。

其实,战旗村的变化远不止这些。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增加了很多,来投资的项目也是越来越多。易奉阳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战旗村多项改革创新和突破正在进行。

目前,该村已建设了战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绿色有机蔬菜基地800余亩,培育榕珍菌业等著名商标3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4家,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全覆盖;引进培育加工企业6家、农商文旅融合项目4个,吸引社会资本2.86亿元。2月12日至今,战旗村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8户,新增注册资本0.15亿元。

4月22日,战旗村情景院落式商业街区——战旗第5季·香境正式开街。传统的川西民居风格,加上徽派建筑的元素,再加上藏式建筑在色彩运用上的鲜艳和大胆,让战旗第5季·香境在鲜花盛开的战旗村引人注目。由郫都区蜀都乡村振兴投资公司打造的“郫都战旗精品”项目正式入驻香境,这里展示的郫县豆瓣、先锋萝卜干、蜀绣等郫都特色产品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战旗村已完成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花样战旗产村旅游区总体规划》,启动了满江红郫县豆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馆建设,“两线一团 精彩连连”乡村振兴体验游精品线路加快打造,新建川西大地景观观光升空气球项目。加快4.8公里锦江绿道(唐昌城镇至战旗段)建设,与国航合作将于6月向国航西南分公司提供即食食品8000袋/天,“战旗”知名度持续提升,今年1-5月接待游客30万人次。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乡村活力

在郫都区,像战旗村一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的各项改革创新和突破,让乡村发展释放出了充分活力。

唐昌街道实施全域景区规划,积极创建战旗AAAA旅游景区,以战旗为核心,联合横山村、火花村、西北村等周边2.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人文休闲核心区、浅丘运动康养片区、田园之翼、林盘之翼等“一核一片两翼”泛战旗景区,打造形成集考察研学、参观游览、休闲旅游、商务会议、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城市近郊休闲目的地、全国乡村振兴引领示范点。同步规划天府记忆·文旅小镇景区建设,加快实现‘老城居住区’新陈代谢、有机更新向‘古镇景区’的转变,力求乡村振兴之路规格更高,产业优势更明显,生态环境更宜居,农民收入更多元。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郫都围绕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不断创新用地供给模式,集成运用各类改革政策,为乡村振兴释放了发展空间和动力,越来越多的村子像战旗村一样富起来、强起来。

位于成都市饮用水源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的炮通村村民即将搬入新房子、过上好日子。郫都在保护区内开展集体建设生态搬迁用地整治,统筹零星分散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调整到产业园区集中集约开发利用,通过“调整入市+生态保护”助推绿色发展。

“村是景区、景在村中”的青杠树村在“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榜上有名。该村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出让4宗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获得土地出让价款5848.8万元,建成“小组微生”田园综合体,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现代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整理入市+田园综合体”打造出了美丽新村。

“干撕韭黄”发源地的广福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变身为韭黄精深加工产业用地,原来被当垃圾扔掉的韭菜叶、根变废为宝,一条韭黄生产、加工、提纯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形态已具雏形。全村韭黄种植面积逾2000亩,总产值0.45亿元,辐射带动周边5个镇的5000余亩连片种植规模,2017年该村人均收入4万余元,通过“配套入市+特色农业”实现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聚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郫都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嘱托,主动担当、再接再厉,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强力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奋力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力争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郫都区一改过去那种单纯第一产业占主导的模式,顺应时代变化和技术潮流,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今后,该区将大力发展高端种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抢占农产品高端市场,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深化农产品加工包装和营销。依托众多川西林盘和良好生态环境,积极打造涵盖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的田园综合体,实现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产业振兴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此外,郫都区也敏锐地认识到,解决发展难题、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该区建设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学院,有序推进全区各村(社区)均开办了乡村振兴讲习所和农民夜校,丰富师资力量、拓展办学形式,培育更多的人才,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有志之士投身农村、发展农村,培育一批新乡贤和农业职业经理人,掀起新一轮返乡创业热潮。目前,全区已聚集农业专家、农业科技人才570名、农业职业经理人543人。

聚焦聚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郫都区还以产业功能区理念重塑乡村经济地理和空间布局,打破街道(镇)、村行政空间界限,布局建设农业文化遗产示范、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都市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国际乡村旅游度假、文化创意五大功能区;按照“成片连线规划、整合要素资源、集中示范打造”思路,聚力打造沙西线、郫彭路、安唐路、新团路等乡村振兴示范线;打造以战旗村、青杠树村等为核心的8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唐昌、三道堰等6个乡村振兴特色示范镇,建设21个“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幸福社区”的田园综合体、34个特色川西林盘聚落群,示范推动全域乡村振兴,力求全域乡村振兴再次嬗变,为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贡献郫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