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中之重是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山东省济宁碳素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实施科技研发和工艺改造,积极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1987年初,碳素集团有限公司建厂,历经30余年的艰苦奋斗,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商品碳阳极生产企业和煤化行业领军企业。如今的碳素集团拥有50万吨级铝用阳极、60万吨级煤化及精细化工两大主导产品,涉足冶金、化工、地产、金融等八大行业,旗下13家参控股公司、四大产业园,集团已成为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专业巨人化、产业集群化、生产园区化、品牌国际化”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碳素集团拥有阳极生产专利技术28项,其中2项为发明专利,同时具有行业内最优的节能环保技术及其应用。其中,预焙阳极产品拥有本产品和行业的40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因此,企业将以“两低一高”碳阳极、惰性阳极为突破口,在延长使用时间、减少碳耗等方面大力寻求突破的同时,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自动化、智能化及其大数据方向的研发,打造行业一流的智能化碳阳极生产基地。
此外,碳素集团将依托的自身煤焦油加工产品的优势,进一步加大煤焦油加工产品向高端产品的就地转化率,同时,尽快实现煤化工产品的升级换代。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人才是关键。目前,济宁碳素集团拥有各类人才550余人,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三化”人才梯队,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济宁碳素集团将以打通人才晋升通道为抓手,完善选人、用人、留人体制机制,持续健全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用好人才制度体系,不断改善员工文化、专业结构,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建立统管结合的人才梯队。
以人才促技术创新,以创新推动企业绿色发展。为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碳素集团进一步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集团初步计划将50%左右的焙烧烟气循环使用,在现有超低排放的基础上继续减排总量30%以上。目前,该项自主研发的项目被列为2018年度科技计划实施项目。
使用超低排放技术,碳素集团排放量和排放浓度急剧减少,尾气排放的高度降到了45米以下(符合国家环保规范),阳极生产闲置的4支100米的高烟囱准备拆除,消除视觉影响。超低排放中水汽比较大,在冬季比较明显,该集团采用新技术基本消除烟气中的白雾,消除直觉影响。
就阳极生产来说,30万吨/年的预焙阳极生产需要消耗近8万吨的煤基改质粘结剂沥青,一直以来,集团始终以技术保障自身研发煤基改质粘结剂沥青的品质,同时,将阳极生产中多余的热能和电能采用管道密封输送至煤焦油加工中,形成产业链间的循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