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享了按户连片耕种的福,又沾了稻虾连作的光啊!现在我种水稻、养殖小龙虾、开榨油坊、搞农机服务、在苗木基地打零工,年收入超过30万元。”湖北省沙洋县毛李镇三坪村农民肖家新喜形于色。
沙洋是个农业大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按照家庭人口平分面积,按照水旱、土质、远近、水源、道路五大要素平分田块,全县承包户12.4万户,承包耕地107.7万块,户均面积7.69亩,户均块数8.7块,平均每块面积0.88亩。如今,农村年轻壮劳力缺乏,农田的碎片化成为制约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大问题。
土地二轮延包前后,沙洋县毛李镇三坪村群众主动并田、连片,逐步实现按户连片耕种。三坪村党支部书记杜龙兵说,由于水源条件差,过去分田为体现公平,耕地根据不同的肥力、远近、灌溉条件等化整为零分给农民,几乎家家都有“插花田”。一到旱季,村民就得拖着水泵到处跑,邻里之间经常为抢水发生纠纷,导致大量耕地撂荒。为此,村里借“延包”契机,组织按户归并集中土地,村里修机耕道、修水渠、打水井、挖当家堰,全村2070亩耕地全部实行按户连片耕种,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方便了管理,还提高了农机化率,“插花田”和撂荒地成为历史,大旱之年也能丰收。
今年65岁的肖家新对记者说,以前9.5亩地分散为26个田块。为了给一块不到3分地的田块放水,要用板车把5卷塑料管和3卷电线拖过去,伤透了脑筋。现在田调成了一片,先后买了3台插秧机、3台拖拉机,还流转了别人家耕地,一共种了35亩地,农忙时半个月就干完了,每年帮别人整田、插秧可挣外快3万多元。还搞了20亩虾稻连作,光卖小龙虾每年可挣10多万元。
2014年4月,沙洋县抓住新一轮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机遇,重点探索解决承包经营土地分散化、碎片化。县委、县政府选择官垱镇鄂冢村、拾桥镇马新村、马良镇童沙村3个有代表性的村开展试点,推广三坪村的“按户连片耕种”经验。2015年5月,沙洋县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首开全国先河,整县推进“按户连片耕种”。
沙洋县委书记揭建平介绍,“按户连片耕种”的核心是“三稳定一调整两集中”,即保持家庭承包方式、面积、期限稳定;实行农户经营地块调整;实行经营权或承包权连片且不插花向单个农户集中,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总的要求是“一主一辅一不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主,以承包权互换为辅,不得整村打乱重分。目前,沙洋县按户连片耕种面积87.92万亩,连片耕种率达92%。亩均生产成本降低300元,土地流转价格由每亩400元升至每亩700元以上,甚至有的地方超过了千元。
按户连片耕种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湖北水云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5年注册成立,拟投资5亿元,在沙洋县纪山镇郭店村整村流转土地1万亩,规划建设集生态农业、花卉园艺、情景体验、休闲娱乐、生态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打造全县乃至全市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现已建成樱花大道、银杏大道、桂花大道3条绿色景观通道10公里,造林面积5000亩。
“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耕种”。由沙洋县首创的“按户连片耕种”模式,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今年首次被写入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