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2001年的负债23万元至现在每年盈利100万元以上,村集体资产由以前的7.8万元发展到现在的5500余万元……新疆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小渠子一村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交出了的亮丽成绩单。
2016年3月,小渠子一村被确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2017年,小渠子一村全面完成改革工作;如今,村民已经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2001年,小渠子一村是昌吉市最穷的村子。该村村支书杨炳荣说,当时刚当选村委会主任的他去村民家走访,看到村民杨学林冬天买不起煤,烧苞米秸秆取暖,家里呛得呆不住。那一刻,他流泪了,决心发挥组织作用,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2006年,小渠子一村实施城中村改造。杨炳荣想,如果把农民的补偿款一发了之,会经营的村民日子会好起来,但不擅经营的村民可能就变成真的失地农民,村委会决定将补偿款留一部分,每户留5000元,由村委会用来壮大集体经济。村委会通过出租2400平方米的商业办公楼、托管1090亩二六工村民再就业创业基地、返租8360平方米商铺的方式,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2005年的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00万元以上,村集体资产也由以前的7.8万元发展到现在的5500余万元。
2006年的5000元,对村民来说并不是个小数字,当时有些村民不理解,还指着杨炳荣的鼻子骂败家子。村委会一方面宣讲政策做通村民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想办法,跑项目,有了效益,村民尝到了甜头,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杨炳文说:“只要是对的事就会坚持去做,村民会理解的,受点委屈没啥。”
2013年,小渠子一村成立了昌吉市首家开展多种经营的农村股份合作社,全村406人都成了“股东”。47岁的兰维梅被征地后搬进了居民小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村委会鼓励村民创业,兰维梅在昌吉市惠农奶牛养殖场租了牛圈,养了70头肉牛,一年收入20万元。这一分红,家里收入就更多了。兰维梅说:“从开始村集体分红每人每年50元,到后来的760元,再到2018年的2240元,实行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后日子越来越好了。”
2016年,小渠子一村被确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该村把2016年6月30日作为基准日,对6类人员进行成员界定,确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06人,依据给村集体所做贡献总计量化股权406股,量化股金3800余万元,做到全村人口全覆盖。配股后实行“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的股权制度,个人股权可以继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和《章程》规定范围内进行内部转让,但不得退股。实行“盈利共享、风险共担、先提后用、按股分红”的盈利分配办法。
去年,小渠子一村村民年人均收入16000元。2月8日,406名村民领到了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红利85.6万元,试点改革后,呈现出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村民们改革热情高涨。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依靠土地拍卖托管、创业基地、养殖区等5种发展方式,小渠子一村走出了一条“失地农民不失业、离开土地照分红”的新路子。
中山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陈发全介绍,今年6月,昌吉市小渠子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将正式挂牌,届时村民就可以拿到股权证,村民变为真正的股民。下一步,中山路街道将对其他11个村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动农村集体生产要素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