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贫困奔小康

五宝山村位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许家桥回维乡西南,与桃源县隔沅江相望,属武陵源山脉余脉地区,丘陵密布,道路崎岖,素来是鼎城区贫困山村。全村633户、2147人。近5年来,在区、乡两级党委的领导和五宝山村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五宝山村于2017年底退出贫困村,并形成初具规模的村集体经济。

5年前的五宝山,是一个道路泥泞、山林闭塞、污水横流的落后山村,五宝山人靠着零星的几亩薄田,靠天吃饭。许多村民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村里全是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要改造这么一个积贫积弱的山村,谈何容易!2015年,鼎城区委派驻最精干的力量入驻五宝山村,拉开了改山换林、脱贫攻坚、建设家园的大幕。

基础设施

从“零”到“一”

五宝山村位于鼎城区边远山区,基础建设十分落后。在多方联系、沟通协调下,全村基础设施建设3年累计投入791万元,通过高质量建设,全村群众出行、饮水、业余文娱活动等方面的条件得到明显改观。

“要想富,先修路”。三年来,区财政局、区交通局、区国土局、区农机局等区直部门共计投入506万元为全村修建硬化村组道路17.4公里,村道拓宽1.6公里,修建机耕道1.6公里;投入30万元修建村道路灯200盏。路修通了,村民们乐了,出行方便了,做活经济有了依托。

“保住农田水利设施这个命根子”。三年来,区水利局为全村投入45万元整修山塘12口,投入20万元疏浚沟渠680米,农田的产量有了显著提高。在保障农田基础水利设施的同时,禁绝各类水域投肥养殖,保护了全村饮用水源的干净、清洁,目前全村633户村民均已喝上自来水、放心水。

“既要美丽的绿水青山,也要洁净的房前屋后”。三年来,区环保局为全村投入20万元改厨改厕,大力整改全村环境卫生状况。同时,五宝山村出台《村规民约》,积极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智慧系统让村民安枕无忧”。一系列便民利民的设施陆续安装起来了:交通要道口安装了实时监控器,“雪亮工程”让村民更加安全;智慧党建系统让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变得便捷高效;自助缴费系统、分类窗口服务、集体卫生室、图书阅览室……一项一项的“新事物”让五宝山步入了现代化。

巧借“三板斧”

换得“聚宝盆”

如何在不破坏“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实现集体经济“零突破”,是摆在工作队和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关。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他们确定了巧借“三板斧”的扶贫思路。

依山建好光伏电站,增加看得见的集体收入。2015年,工作队紧密对接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建立五宝山村光伏电站建设。2017年1月,第一座光伏电站正式建成并网投产,在保障全村路灯电力供应的同时,创造集体年收入6万多元。目前,第二座光伏电站已经建设完成,正进行并网等后续工作,预计2座电站每年将为村集体增加12万元以上收入。

开山种好经济林,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在工作队的联系协调下,五宝山村与天骄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五宝山村租赁10亩山林给天骄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经济林,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万元。在区林业局的指导下,全村流转300亩山林进行油茶低改,为集体增收10万元;租赁300亩山林进行油茶新造,实行“保姆式”服务,为农户提供了持续的收益。

靠山办好合作社,创新独具特色的林下经济。2018年初,村“两委”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成立起为民合作社。流转、开垦近300亩荒山,一面种植新品种油茶,一面种下板蓝根、决明子等中草药,发展林下经济。合作社允许农户以土地、资金等灵活方式入股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激发了农户热情,增加了农户收入。合作社还优先聘用本村贫困户打理中草药种植,增加了他们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