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遮阳伞下,前来问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在问诊台旁边,一辆崭新的移动医疗救护车上,操作员张延忠正通过电脑扫描仪将患者的心电图直接上传到县医院……在陕西省延川县关庄镇乡镇卫生院门前的小院里,每月两次的流动医院义诊和健康教育大讲堂正如期举行。
关庄镇卫生院院长郭宝介绍,延川县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8437户、24999人中,因病致贫、返贫的就有3385户逾万人,占当地贫困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的40.1%和41.7%。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常住人口普遍年龄偏大,留守人员行动不便,发生疾病时,出不了村、到不了镇。“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在这里成为常态。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延川县一次性投资460万元为全县13个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16辆救护车和远程医疗设备。同时,县医院专门成立全科医生团队,构建远程医疗平台,组建了“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的流动医院。流动医院以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流动救护医疗设备为载体,以全科医师团队流动到村为核心,实现了“医生动、设备动、车辆动、医院动;群众家门口看病”的“四动一不动”县镇村医疗一体化管理模式。
56岁的高大夫是一名驻村医生,管辖着56户共100余人的日常医疗救治工作,她负责的村民小组有贫困户30余户,由于地处山区,村民居住相对分散,以前每个月一到两次的健康入户摸底常常让她疲惫不堪。现在有了流动医院,医师团队乘专用车辆入户,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刘宗亮大夫原本是县医院的一名医生,成立流动医院以后,他便加入了流动医疗的队伍中,每天上山下乡,到田间地头为患者诊治。
62岁的黄桂英原本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大家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三个儿子两个因病去世,剩下一个也因交通事故留下后遗症。黄桂英本人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窘迫的光景让她有病不敢治,越来越多的并发症相继出现,让她苦不堪言。延川县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以来,黄桂英被列入救助重点,2017年,她先后在延安、西安住院,两次住院共花费手术费用18万元。但是在基本医保、大病医保、民政救助、兜底保障尤其是延川县创新设立大病慢性病第三次以医疗救助等层层保障下,黄桂英实际个人负担部分仅1.9万元。
让黄桂英受益的是当地健康扶贫的“三个一批”工程,即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在延川,在册贫困户,可以免除缴付参合参保个人缴费、免除镇村门诊一般诊疗费、先诊疗、后付费;此外,可以享受免除镇村住院报销起付线、县级医院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大病起付线由2万元降至3000元等特殊保障政策。通过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四免一提一降”等措施,该县保证每一个贫困户救助比例达到患者医疗总费用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