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五个加速转换”推进实体经济发展

本报讯 6月5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壮大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宜昌市介绍了宜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宜昌市近年挥出理念、动能、结构、效能、机制“五个加速转换”的组合拳,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43.4%、38.7%,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占到总量84.5%;接待游客1591万人次、增长21.1%,旅游收入达161亿元、增长32.7%;外贸出口增幅较同期提高29.1个百分点。宜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投资和需求结构转换交出了一份高质量成绩单。

宜昌产业结构加速转换,去年,第三产业增长9.5%,占GDP比重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9%。宜昌以壮士断腕决心强力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转、搬,促进经济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宜昌去年关停化工企业25家,化工产值占工业比重下降到19.8%,精细化工占化工比重提高到30.2%。

一方面,宜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新动能。一季度,该市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7.5%,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宜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1.4%。另一方面,宜昌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优化提升旧动能。市级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引导3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工业技改三年行动”,今年将完成技改投资700亿元以上,确保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不低于50%。

宜昌在加速效能转换、机制转换上取得突破。一季度,宜昌不良贷款率仅1.30%,比年初下降0.47个百分点,比同期下降0.54个百分点。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9.3%、6.5%,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净增11天。民生保障在脱贫攻坚中持续改善,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高于GDP增速。《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分解到宜昌自贸片区的165项任务,60项已落实,105项正在加快推进;国务院明确的前两批自贸区112项改革经验复制推广任务,宜昌自贸片区已落实81项,正在推进31项,并形成了首批16条自主创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