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讲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指坚定信仰,保持党性纯洁,守公德是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私德是严格约束领导干部的操守和行为。

基层干部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线”实践者和推动者,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的政德建设不仅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能否得以贯彻实施,也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拥护度和威信力。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攻坚阶段应将乡镇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放在首位。

完善基层干部选拔机制,为德才兼备的实干型人才创造机会。农村人才大量外流、城市人才不愿到乡镇长期工作,形成了“选上不去、沉不下来”的干部断层现象。大多数村干部的选举工作属于“矬子里面拔大个”,导致一些政德修养较差、基本素质较低的人也当上了村干部。因此,吸引本地青年人才回流和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成为补充基层干部的人才库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选拔机制应进一步改革,选出能干事、敢担当的实干型人才,更要为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三观正的基层干部提供平台。

加强基层干部系统培训,塑造新时代法德复合型管理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法德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培养法德融合型领导干部主要依靠定期的学习、系统的培训。基层干部更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提升法治素养。乡镇干部就任前应实行资格认证培训,以按需培训、按岗培训为原则,设计有针对性、有时效性的培训内容,使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意识,依法控权、依法行政,从思想上真正信仰法治,从行动上带头践行法治,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健全基层干部监督机制,严格约束政德失范行为。完善岗位职责监督机制,规范思想政治考核标准,制定一套群众监督与组织巡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坚决抵制基层干部“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的违纪违法现象,依法严惩在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行为。

树立基层干部政德典型,发挥党员领导“头雁效应”。政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和“牛鼻子”,是强基固本的政治工程。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大力宣传和提拔重用政德优秀的基层干部,弘扬传统美德、职业精神,使党员领导干部发挥积极的引导、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