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今年以来,呼和浩特海关充分发挥海关独特优势和开放前沿作用,深化业务改革,加强对外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推进通关流程“去繁就简”。实施业务综合改革,全关区所有无纸报关单、减免税、加贸保税业务办理、H986图像审核、稽核查作业、查验指令细化工作全部实现了100%集中处置。全面提升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使用效能,由集中审像中心统一作出专业化机检审像结论。此外,自2018年6月1日起海关在进出口申报环节取消进出境通关单,把原来企业办理法定检验检疫商品申报次数由2次减少为1次。
推进辖区公路口岸监管作业模式改革。呼和浩特海关积极调整辖区公路口岸货运监管现场整体布局,全面推进智能卡口建设,实行“提前申报、卡口验放”的公路口岸一站式监管作业新模式。
深化国内大通关协作。与海关总署驻天津特派员办事处、天津海关、满洲里海关、乌鲁木齐海关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充分发挥二连浩特等区内欧亚大陆桥过境通道优势,支持服务天津、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良好通关环境,打造物流高速通道。
畅通跨境通关协作,目前呼和浩特海关与辖区所有毗邻蒙古国海关全部使用统一的载货清单。今年重点将在二连浩特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口岸启动载货清单数据电子化传输试点工作,并将实现辖区口岸全覆盖。
全力助推内蒙古外贸动能转换,呼和浩特海关大力支持铁矿石、铜精矿、木材等进口资源落地加工,批准设立6家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使这些加工企业充分享受缓税政策,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全面支持自治区特色优势商品“走出去”,在全区农产品出口重点口岸开通“绿色通道”。
此外,推动构建全区口岸立体开放体系;海关重点合作项目全面推进;全面加强海关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