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走进河北省灵寿县南营乡银洞村,四面青山叠翠,山风凉爽,一条小河蜿蜒流淌,错落有致的房屋散落在绿树丛中,白皮松、蟠桃、苗圃长得葱郁喜人。因村庄坐落于山阳面的小盆地之中,光照充足,俗称“朝阳沟”。
银洞村是南营乡的深度贫困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村民分散经营没有发展空间,收入微薄,居住环境很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于是村里明确了发展产业,按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把土地流转到集体,实行产业化、集体经营的发展模式。
要发展,首先要疏通老百姓的思想疙瘩。乡政府包村干部马东明多次召集村“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开会,统一思想,明确发展方向。拆除猪圈的时候,有人顾虑“弄不成了,怎么办”“是不是骗俺们”,面对新生事物,村民有很多疑虑,不肯拆除。马东明带队,党员干部带头,率先拆除自家猪圈,以实际行动带动村民改善居住环境。目前,全村猪圈大部分已经拆除,原来臭气熏天的情况没了,粪便直接堆放的情况少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
发展产业,需要流转土地,村集体没有钱,老百姓看不到钱,不肯签合同。如果不抓住机会,赶在村民下地前把土地流转过来,开春就会耽误农时。面对资金难题,大家一筹莫展。关键时刻,马东明个人筹资7万元,用做土地流转资金。67岁村民的刘四妮在土地流转签订协议现场,边按手印边说:“流转土地挺好,自己不用种,还有保底收入,再种些花椒,还可以增加收入。”
马东明介绍,一亩水浇地600元,旱地400元,签订12年合同,目前全村85%的土地已经流转到合作社。利用流转的耕地,结合村庄实际,栽植白皮松、蟠桃41亩,培育五角枫、国槐等种苗10余亩;种植黑豆、小金瓜40亩,载种红薯、谷子30亩,今年底将实现群众受益。下一步,该村计划种植经济价值高且观赏性好的花卉,为合作社增加收入。此外,银洞村启动了村集体光伏项目建设,6月底前完成并网。
如今,银洞村山坡上,300亩樱桃园,200亩核桃果已经挂果,采摘基地初具规模,成为南营乡唯一的规模化采摘园。该村党支部书记吴庆刚介绍,2018年计划以农宅合作社为平台,打造试点农家院,带动村民更多的经营农家院,增加收入。该村66岁的老党员牛玉江说:“2017年加入满仓种植合作社,去年管理樱桃园收入2000多元,修路一次挣3400元,另一种营生挣3000元,打零工挣2000多元,去年收入1万多元,已脱贫了。”
走在银洞村婉转的山路上,庄稼长得郁郁葱葱,宁静的小山村整洁、漂亮。利用争取的彩票公益资金,将村内长2000米的主路,由原来的宽3.5米拓宽到6.5米,正在硬化、油化;1000米的种养路为以后旅游开发打好基础;农产品提质增效的100吨冷库已经建成……
银洞村,这个太行山下小小的“朝阳沟”已然焕发出了美丽村庄的魅力,有了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