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公主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战略位置,注重环境治理与产业项目相融合,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稳步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开展,变“保护环境”为“美丽环境”。
创新管理方式
城市文明整洁了
公主岭市按照“全覆盖、无缝隙、零盲区”的要求,合理调整环卫岗位,更新升级清扫工具,千方百计提高劳动效率。构造城管执法人员、城管监督员、环卫工人“三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模式,划分责任路段,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准、定奖惩”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督促检查,保证保洁质量和清运效果,进一步打造良好市容环境。同时,推进环卫机械化清扫,增加洒水降尘和街道冲洗频次,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管理质量。
生活在弃管小区的居民,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大变样。随着整治弃管小区行动的推进,过去破损的路面得以修缮,还增设了健身器材、垃圾箱、停车位,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该市同时实施了弃管小区包保责任制,全市111个部门、单位,包保417个弃管小区(弃管楼),让小区由“弃管”变“专管”。
城市环境整治,垃圾处理是难点。从2017年7月开始,公主岭市租用了新型可移动式渗滤液处理设备处理,截至目前已处理1832吨,预计2019年11月底前,可处理完积存的渗滤液。同时,引进总投资40386.75万元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处理规模400吨/日,年处理垃圾14.6万吨,计划于今年8月开始系统调试。项目建成后,将负责处理公主岭市主城区及 范家屯、刘房子、黑林子、朝阳坡、廿家子、南崴子、大榆树等附近乡镇产生的垃圾。
落实河长制
40条河流畅通了
年初以来,公主岭市积极落实河长责任制。特别针对中心市区实施内河整治,重点做好河道清淤、沿河“两违”拆除、河岸护坡改造、清淤通道拓通、养殖污染源整治、堵塞河道拓通等。4月20日,该市全面启动了“清河行动”,对东辽河流域20个乡镇街道40条河流进行了清理整治,共出动21850人次,447车次,清运垃圾1780立方米。同时,启动了市内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项目,总投资约10.72亿元,采用PPP模式建设。项目包括内河景观、岭西公园景观工程、截污工程、引水工程等。目前,已与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框架协议。
该市还积极开展涉河水利权属地和承包地调查测算,沿岸禁种区总面积约4290亩。全面开展禁种区划定工作,沿线9个乡镇(街道)已经完成划定。针对辽河采砂和违建桥梁问题,该市重拳出击,截至4月8日,东辽河河道内无一条采砂船只,无一处砂堆堆积。市内9座违建桥梁,2018年计划拆除3座,现已拆除2座。
整治人居环境
乡村变得美丽了
公主岭市十分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今年,市财政拨付各乡镇480万元,作为人居环境整治启动资金,5月25日,再次拨付1395万元,作为各乡镇环境整治的专项资金,后期还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该市从项目谋划开始,就确保涉农项目优先向重点村倾斜、涉农资金优先用于重点村。
该市还重点打造提升6个美丽宜居新村典型。南崴子街道以绿色生态和人文历史为重点,打造房身岗子、大泉眼新农村建设典型;环岭街道以农村党建为重点,打造火炬、靠山新农村典型;朝阳坡镇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重点,打造八家子、大房身至孔家新农村典型;怀德镇以蔬菜产业发展为重点,打造三里堡、李油坊新农村典型;双龙镇以管理自治为重点,打造兴林、立志新农村典型;范家屯镇以棚膜蔬菜、休闲农业、民宿等为重点,打造金城新农村典型。这6个美丽宜居新村已实现垃圾统一处理,且在绿化美化亮化、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乡风文明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