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素有“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的美誉,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根植在这片热土上的滕州农商银行,立足三农、服务小微,积极践行“富农兴商,善行致远”的文化理念,致力于“做市民喜爱的惠普银行”的愿景目标,为加速推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金融支撑。
推进服务创新
擦亮“马铃薯之乡”金字招牌
滕州市马铃薯种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目前,滕州春秋两季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总产量200万吨。滕州农商银行依托这一产业优势,持续加大马铃薯产业信贷投放和金融服务,支持育种、种植、运输、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融资模式。
王立园是滕州界河镇的土豆经纪人,一直在为收购土豆缺少资金苦恼。就在他一筹莫展时,滕州农商银行开展了“普惠金融进万家”活动。在了解王立园的情况后,农商行主动上门为他提供服务,介绍个人小额循环贷款。在家门口,客户经理就为他办理了30万元贷款,收购土豆的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截至目前,滕州农商银行共在马铃薯主要生产乡镇设立自助设备3台,助农取款点29个,2.5万余户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有23家马铃薯龙头企业、146家专业合作社和种销大户建立马铃薯购销网页,极大便利了马铃薯种植的上下游企业。通过网上洽谈、网上订单等新型营销方式,销售马铃薯达25万吨。
推进产品创新
“拥军贷”温情服务退役军人
伴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不少军人在退役转业时选择了自主择业和创业。军人及退役军人群体信用良好,但由于缺少抵质押物而融资困难,尤其在创业过程中会碰到资金周转难题。
凭信用向银行贷款是融资的通用方法,如何让军人身份成为贷款信用证明?金融机构创新思维,面向军人、退役军人群体量身定制金融优惠政策和信贷产品,解决现役军人家属、退役军人或家属创业融资难及消费需求资金问题,有效填补军人群体信贷服务的空白,不仅有利于支持巩固国防建设、分担地方政府负担,也为银行信贷业务开拓了空间。
滕州农商银行将爱党爱军情怀付诸于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今年推出“拥军贷”信贷产品,满足退役军人、军属创业、就业、消费等资金需求,将“双拥”融入到业务发展中。“拥军贷”授信期限最长可达5年,向现役军人、退伍军人、军人遗属提供最高50万元的贷款。通过拥军“绿色通道”可以做到调查、审查、审议、审批环节无缝衔接。
滕州南沙河镇王开村的黄旭于2014年退伍,回到家乡后,与家人开了一家牛肉汤馆。受经营条件限制,经济效益一般,黄旭琢磨着通过扩大规模,改善经营环境,但是缺乏资金。
“拥军贷”的推出,让黄旭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亮出了自己退役军人的身份。黄旭的父亲与滕州农商银行也是合作多年,信誉良好。因此,农商行为他家重新评级授信,办理了7万元的“拥军贷”。黄旭用这笔资金改建了牛肉汤馆,目前每年预期营业额可达30万元。“不用担保,我就享受到了便利的‘拥军贷’,贷款利息低,压力和负担也小,对以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黄旭高兴地说。
推进机制创新
实现贫困农户的致富梦
实施乡村振兴,农民富裕是关键。为解决农民担保难、贷款难,圆贫困农户创业致富梦,滕州农商银行不断进行服务机制的创新,推出“富民农户贷”和专项扶贫信贷产品“让利贷”。前者扶持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项目,后者依托银行机构,向有发展前景、热心社会事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发放,通过降低利率上浮幅度直接让利给承贷企业,由承贷企业间接让利给贫困户,或者采取承贷企业将企业应享受的财政贴息直接让利给贫困户的方式予以扶持,确保贫困户人均年收益达到贫困线标准以上,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去年,东郭镇后村贫困户宋玉彦向农商行申请了“富民农户贷”5万元,采购了花生加工设备,经过精心经营,不仅按期偿还了贷款,还盖起了新房,开了小型超市,实现了脱贫。
滕州农商银行董事长毛晓辉认为,金融扶贫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他说:“滕州农商银行将结合县域实际,坚持精准投放,不断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径,全力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滕州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扎根本土、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不断加大对县域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截至5月底,滕州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18.34亿元,较年初增加12.14亿元,市场份额位居县域第一。
不断创新发展的滕州农商银行,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金融服务之路,在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浇灌下,滕州正在描绘一幅精致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