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为 市场有效

县域发展如何破解难题、增强动力、塑造优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动力导向、效率导向,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江苏省灌南县委书记李振峰表示,该县紧盯行政权力运行、资源要素配置,正在构建“市场更有效”“政府更有为”的体制机制。

“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往需要一个多星期,现在两天就办好了。”说起最近的办证经历,灌南颐高广场项目负责人刘军心情愉悦。去年10月,灌南在连云港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开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新征程。

以“办好一个局、用好一张网、整合一支队伍”为核心,实现权力运行流程再造、效能升级。灌南首批将19个部门的121项行政许可事项划归行政审批局,探索出“一窗进件马上办”“提前介入并联办”“部件暂缺容缺办”等创新举措。

一辆渣土车,五个部门上路查,最后谁都管不好。如今,灌南明确城市管理执法大队专责执法。“已充分论证将分属于多个部门的22支执法队伍整合成市场监管、社会事业、交通、农业、城市管理5个综合执法大队,进入一个局。”灌南县行政执法局局长朱崇华介绍。

随着“一张网”提质增效,灌南企业注册开业和不动产交易登记均可在两个工作日内办结,而施工证许可办理可在30个工作日内办结,高于省定“3550”目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灌南有了更强的竞争“软实力”,今年61个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43个。

灌南县立足于实现乡镇基本财力均衡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促进县乡财力合理分配。灌南县财政局副局长周洲介绍,在收入方面,对乡镇、园区因“营改增”调整而增加的财力,全部留在本地;对乡镇收支有结余的,实行分类分档少量集中;对上级补助县里的相关转移支付,全部留给乡镇使用。在支出方面,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等地方配套的民生政策,原来由乡镇全额承担,调整为县本级70%、乡镇30%;乡镇、园区的基础设施按工程量大小“一事一议”,县财政以专项转移支付适当补助。

对于园区而言,灌南强化利益共享、成本共担的发展导向,将园区企业纳税形成的财力首先用于偿还园区成本性投入,剩余由县级、乡镇、园区按比例分成。

新体制运行一年来,乡镇、园区大力引进项目、发展产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左右,不仅不欠县本级往来,还结余3000余万元,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学生纷纷到县城上学,导致县城教育资源趋紧、农村教育弱化。解决教育资源均衡化,集团化办学是行之有效的举措。灌南县教育局局长周达华介绍,今年,灌南将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组建4个城区教育集团、9个城乡教育联盟。教育集团(联盟)以公立教育为基础,以县域内、校际间共建为主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

激活竞争性,灌南将推行校长职级管理和教师“县管校聘”两项改革。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实行任职资格、公开选拔、目标考核、轮岗交流制度,并结合学校分类考核结果,分四级七档对校长进行职级制管理。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以区域内流动为主、跨区域流动为辅,超员校向缺员校流动、富余学科向紧缺学科流动,让教育资源流动保持科学合理的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