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筑牢发展基础

近年来,湖北大冶坚持生态优先、国际化引领、高端化推动、品质化提升,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谋划和发展县域经济,久久为功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全国首批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汉龙汽车有限公司焊装车间里,一排排工业机器人舞动手臂。“今年将实现大批量生产,每130秒就有一辆车下线。”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汉龙汽车达产后,将形成30万辆整车产能,带来8个相关配套项目落户,冲刺千亿元产业规模。

4月28日,黄石大冶湖国家高新区挂牌。以此为平台,大冶主攻重点产业,围绕龙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高端产业,构建“4+1+2”现代产业体系。以汉龙汽车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以劲牌公司、瑞晟生物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产业,以博天环保为龙头的节能环保产业,以融通高科为代表的新材料四大新支柱产业加速崛起。目前,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国家级研发机构8家,省级研发机构64家,累计申报专利4651件,授权专利1889件。去年,该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73.4亿元,同比增长11.6%。

与此同时,该市投入技改资金100多亿元,实施项目60余个,对原有的机电制造、食品饮品、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四大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打造百强再进位比拼集团军。

“2012年,大冶规上工业70%以上和矿山资源有关联,到2017年,下降到不足两成,以新四大产业和电子、生态旅游为主的新经济占到70%以上。”大冶市经信局副局长彭洪湖介绍。

“报建及环评手续提交后,原本2个月才能拿到施工许可,现在只需要20天。”湖北华力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陈国勤感慨。

大冶市出台了《工业项目审批模式改革方案》,实施所有审批事项后置、先建后验服务模式。该市还以招标的形式全国遴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网上“中介超市”,全程对接服务工业项目,每年财政支出中介服务费3000多万元,综合减少企业支出近亿元。

大冶市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向改革要红利。按照“生态优先,国际化引领,高端化推动,品质化提升”的一优三化战略,大力实施生态转型,建设绿色百强,把大冶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生态旅游新区,养生养老新城”;搭建“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平台,形成以落实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在全省首创“高位督查”“紧盯目标,守住底线”季度分析会等形式,压实工作责任,打造一支务实重行、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

大冶城郊的金湖生态示范区劲牌生态园,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满目葱茏。5年前这里可不是这样的,因金湖街办地处城郊结合部,“五小”企业云集,烟囱密布,附近居民意见很大,投诉上访不断。“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说,大冶出台“十个一律”政策,关停所有“五小”企业。同时,全面推进了治山、治土、治水、治气、治噪五大工程和“五边三化”生态修复,建设保安湖生态新区、金湖生态示范区劲牌生态园等项目,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

大冶顺势而为,为资本“上山下乡”寻找出路,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去年,该市接待游客7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