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变革 跨界融合

山东邹城曾是我国八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煤电经济一度占据了全市财政收入的80%以上。如今,这个比例降到只有不到30%。升降之间,折射出邹城经济增长动力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煤炭资源不再“一股独大”,现代化产业“四面开花”。

提起煤炭又不得不说山东荣信煤化。这家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煤化工企业,坚持绿色循环经济路线,在行业市场一片萧条的严峻形势下实现逆势上扬,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146亿元,利税18亿元。荣信煤化坚持把公司布局与园区规划建设相结合,在集约集聚发展上持续发力,形成焦化生产、余热余压和水循环利用、煤化工产品深加工、焦炉煤气资源综合利用五大循环经济链条,全力打造高端煤化工产业融合基地。”荣信煤化公司总经理司相芳说。

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现有工业基础,邹城市积极做好“存量变革”和“跨界融合”文章,研发新科技、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转换新动能,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档次和发展水平,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化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荣信煤化、宏河集团、集盛食品等一批传统行业龙头快速转型,金鼎实业、奔腾油漆、天工机电等技改典型涅槃重生。邹城实现了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新兴化工方向拓展,矿山机电产业向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转换,煤电产业向节约、清洁、安全循环高效利用发展,食品和服装产业向深加工和高档次提升,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变一业独大为多业并举,邹城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实现经济转型的核心任务,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6+5+X”现代产业体系。瞄准“四新四化”,按照“创新平台+产业基金+高端人才”模式,设立股权增信、产业发展、科创投资等基金,全力推动47个“四新”企业试点建设,“一企一策”助力企业业务聚焦和市场深耕,打造一批富有市场创造活力、掌握核心科技的“隐形冠军”,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实施高端智能制造率先隆起计划,聚焦机器人、3D打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材料等领域,新招引落地20个补链强链项目,加快珞石工业机器人、硅步科教无人机及移动协作机器人、山东威丝曼喷涂机器人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智能制造领域新高地。实施新兴产业提质扩量计划,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比亚迪交通产业基地、铁水联运物流园区、泰玻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纱及超级电子布、鲁抗医药生物产业园、海纳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和专业园区建设,力促新兴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

2017年,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6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5.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家,产值及工业产值占比逐年跃升,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和可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