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苍蝇式”腐败

2013-2016年初,福建诏安县村干部纪检信访为552件,约占全县党员干部举报信件的51.21%,村干部“苍蝇式”腐败已成乡村治理难题。2015年以来,诏安县通过下派村级党风监督员、实行“微权力清单”工作制度,尝试破解农村基层管理工作难题。

2016年4月,该县在全县推广村级微权力清单管理,出台了《诏安县村级微权力清单》手册。这份清单以“37张流程图”的形式将村级权力汇编成册,细化为重大决策类、日常管理类、便民服务类三大类37项,并对每项“微权力”提出廉政风险点,重点加强对村级“三资”管理、惠农涉农补贴申请、土地流转审批、扶贫补助申请等村级重点工作的监督,明确受理条件、优化审批程序、规范流程步骤,基本实现了村干部小微权力内容全覆盖。

如今,这些措施落地情况如何?日前,记者赴诏安县进行实地探访。

用权有量尺

在诏安县几乎每个村都有“村级微权力清单37条”的宣传标语,涵盖村级重大工程招投标、宅基地申请等村级事务主题。在“村级微权力清单”的推广和宣传上,村里的公示栏起了极大的作用。梅岭镇寮雅村的何龙钦有空就会到村上的公示栏瞧瞧,最近村部公告栏上张贴了“村级微权力清单”公开信息,公布新调整的低保户名单。他说:“现在的低保户,都是大家选出来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我心里非常服气。”对此,寮雅村支书何瑞坤表示,“权力是一把度量尺,有权也不能任性。建立‘微权力清单’就是要给村干部一个清白,给老百姓一个明白。”

办事走程序

在外务工的寮雅村村民何保清听说可以申请办理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便打电话给村干部询问办理流程。村干部对照“村级微权力清单”,通过微信把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户申请流程拍照给了何保清。何保清根据流程,带齐所有证件,一次性办理了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相关手续。何保清说:“我常年在外打工,这一清单为我们在外地赶回来办事的人节省了时间。我们只要按照流程图来办理就可以了,很方便。”

“村级微权力清单”不仅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在权力监督上大显身手。深桥镇深桥村村民许周武说:“实施‘村级微权力清单’,杜绝了‘人情低保’。因为‘村级微权力清单’的城乡低保申请审批流程图里,低保申请每个步骤、什么标准、如何办理,都清清楚楚,村干部只能按工作手册的程序办。”

“军规”管到底

按村民的说法,“村级微权力清单制度”让村干部无法成为乱飞的“苍蝇”,只能变成规规矩矩服务百姓的“蜜蜂”。

官陂镇新坎村党支部副书记张金周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基本是村干部说了算,群众很少有发言权,现在根据“37条”,凡是村里的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村党组织提议、党员会议审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大小村务都必须按时按规定向全体村民公开。去年,新坎村决定对村道进行路面硬化,个别村干部想找熟悉的公司走走程序,村级党风监督员汤亮得知后只撂下一句话:“按照‘村级微权力清单’的37项来。”随后,汤亮与村干部沟通后联系招投标代理公司,将项目公开公布。项目招投标顺利开始后,汤亮也没闲下来,全程拍照、记录、跟踪。

在诏安各乡镇,“按照37项来”成了办事常见的话语。西潭镇军寮村级党风监督员陈静一句“按照37项来”,及时制止了尚未招投标就准备开工建设的村部工程,避免了工程违规建设问题发生。福兴村村级党风监督员沈晓俊的“按照37项来”,经过召开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妥善解决了该村水稻受灾理赔事件。

2017年,诏安县制止和纠正村“两委”干部不规范行为和问题288次,向乡镇纪委报送问题线索84条,查实63条,转立案22件,党纪处分22人,提振了群众对实施村级微权力清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