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将于6月22日至6月26日举办以“走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2018青海·湟源“排灯文化旅游节”。通过排灯文化展示与多种形式的创意文化活动紧密结合,不断扩大湟源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推动湟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湟源排灯历经200余年,起源于商号广告牌灯箱,后来逐渐发展成有底座图案、形式多样的灯彩艺术,有机地汇集了木工、雕刻、绘画、装饰、剪纸、皮影、书法等多种艺术,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实用价值、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2006年5月20日,湟源排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湟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排灯艺术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持续打造“中国民间艺术文化(排灯)之乡”,把排灯作为打造文化湟源品牌的主要抓手,前后投资上百万元,专门成立排灯研究研制开发公司,购置设备、搜集资料、完善档案,培养排灯传承人和新一代民间艺人,整编有文字、图案和影像的资料宣传本,组织专家、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对传统排灯进行挖掘保护和艺术革新。同时,在各类节庆活动中,把排灯艺术展销作为活动的主题内容,极大地推动了排灯艺术的传承发展。
如今,湟源排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采用电、光、声等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形式上增加了立柜式、屏风式、中堂式、影壁式和扇形、椭圆形、梅花形等;艺术门类上除绘画外又增加了堆绣、刺绣、皮影、剪纸等;绘画内容上精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典故、文学作品、民间故事、传说和反映当地自然风貌、文物古迹及民间艺术等,在县城环城东路、东城壕、南大街、党校路以及和平乡和平村等区域建成了以民族团结、党风廉政、民俗文化等为主题的排灯一条街,从而使湟源排灯这一高原民间艺术有了新的艺术生命力。
湟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承宽表示,“十三五”期间全县将通过丰富文化旅游内涵、拓展文化旅游空间、加快文化旅游创新等方式,整合提升湟源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发掘、充实和丰富丹噶尔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内涵,扩大延伸其外延。
湟源县还谋划,将历史文化与旅游融合,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湟源独特的文化底蕴,对丹噶尔古城文庙、县衙、丹噶尔印象、洋行、城隍庙等进一步丰富展示内容和形式,用泥塑和蜡像、现代音响设备和投影艺术等展示湟源多元素的历史文化,提升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将民俗文化与旅游融合,挖掘、继承和发展排灯、剪纸、皮绣、曲艺、花儿、社火、歌舞等丰富的民间文化,利用民间重要的节庆,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拓展全季全城旅游。以石堡城、哈拉库图城、临羌城、镇海协营等历代古城堡群等军事设施为载体,重大战事为内容,挖掘研究军事人物、古代战史、经典战例和军事思想等,搜集古代战争物品,将军事文化与旅游融合,全面展示湟源军事重镇的历史地位,使其成为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以茶马互市、唐蕃古道、丝绸南路、环海商都等为依托,以丹噶尔古城、哈拉库图城为重点,挖掘研究丹噶尔商业发展史、著名商人,特别是挖掘独具特色的藏商文化,将商业文化与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