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发行备足资金收夏粮

本报讯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启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政策的第一年,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供应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发行新疆分行落实自治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政策,充分发挥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的作用,及早明确工作思路,提前谋划布局,备足80亿元资金全力支持夏粮收购,确保自治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政策一贯到底,确保不因农发行原因发生任何问题,切实做到“钱等粮”。

新疆是全国最后一个进行小麦收储制度改革的省份,自治区制定《自治区小麦收储制度改革方案》,意味着执行了13年的小麦收购直补政策的终结。受政策调整影响,今年的小麦收储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自治区要求各部门必须全力支持改革。为防控银行信贷风险,自治区按农发行提议建立了总规模8亿元的粮食信用保证基金,明确了主办银行就是农发行,同时也要求农发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必须保证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确保资金供应不出现大的问题,促进自治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据自治区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小麦种植面积1570万亩(含兵团),小麦预计总产量590万吨,其商品量仍在400万吨左右。预计收购小麦350万吨左右,所需小麦收购资金80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

为确保粮食收储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确保市场化粮食收购信贷业务顺利开展,农发行新疆分行于6月8日召开了全区农发行系统夏粮收购工作视频会议,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六个严格、五个加强、三个作用”。

“六个严格”,即:严格支持重点,足额提供资金;严格推进粮食客户群建设,压实客户群建设责任;严格贷款风险管控,推动“互联网+封闭运行”工作;严格扶贫贷款认定,树立农发行助力脱贫攻坚的扶贫银行新形象;坚持“五好”标准,严格把握重点环节;严格按照全流程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个加强”,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要领导负责制;加强沟通协调,决不能因农发行工作原因而出现区域性“卖粮难”;加强资金支付,确保收购资金供应不断档;加强舆情监测,确保上下渠道畅通,快速化解各类风险;加强“两讲两懂两爱”粮棉油信贷队伍建设,为粮棉油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三个作用”,即:保障自治区粮食安全,粮棉油信贷要发挥“压舱石”作用;坚持政策性银行的办行方向,粮棉油信贷要发挥“定盘星”作用;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粮棉油信贷要发挥“千斤顶”作用。

会议要求各级行要主动作为,积极开展粮食市场化收购信贷业务。

要大力支持粮食收购市场化改革,巩固粮食收储主导银行地位。提前布局,营销维护好一批优质客户,做好结构调整,稳住市场份额,增强话语权。

全面支持粮食产业化经营,拓展业务发展空间。要树立“大粮食”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支持企业全方位、多途径开发有区域特色和市场认知度的食物资源,将餐桌上的食物都纳入粮食贷款支持范围,通过引领示范,推动种植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业绿色协调发展。

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要紧密配合自治区粮改政策,有效运用“粮食收购信用保证基金”,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不断强化创新,大力推动信贷产品、办贷模式、担保方式、管理手段、激励机制等创新,建立完善适应市场化运作的体制机制。要鼓励创新,对创新有成效的,要予以激励,对出现失误的,尽职免责,予以一定的容忍度,保护基层行和广大员工的首创精神。要通过创新发展,蹚出一条市场化粮食收购业务的新路。

切实提高粮棉油贷款风险防控能力。要夯实管理基础,树立合规经营理念,在客户准入、贷款调查、额度核定、贷款发放、贷款使用、贷款收回、风险贷款化解处置等全链条各环节,都要按照规定和程序合规操作。同时要对市场化的粮棉油业务不良贷款进行精准问责。

农发行新疆分行已先期认定具备粮食收购贷款资格企业126家,其中国有购销企业95家,基本做到了每个县(市)都有农发行贷款支持的粮食收购企业,确保“有人收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