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创新要实打实

当前,各农金机构种类丰富的金融产品,加上工作人员周到的服务,让民众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是,有不少民众对银行名目繁多的“创新”却颇有微词。“创新”对解决贷款难问题的“杀伤力”似乎并不大,而对层出不穷的收费却有“再添一把火”的趋势。老百姓需要的是能提高服务质量的创新,而不是“创新收费”,创新应该给民众带来实打实的便利和实惠。

手续能“利索”些。贷一笔款,调查、评估、担保、抵押,经过层层调查,逐级审批,三五天贷到是快的,十天半个月很正常。贷款一两万元须办理这些手续,三五十万元也是这些手续;农户贷款是这些手续,企业贷款也是这些手续。手续很繁琐,农民迫切希望贷款手续能简单起来。

额度能“吃饱”些。前几年,一两万元能给农民解个“大渴”,能建三间平房,能建一座蔬菜大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上涨,现在的2万元连一间平房都建不起来。小额信贷前几年是3万元,现在是5万元,额度虽增加,但种养大户及建房依旧“吃不饱”,他们希望额度能增加到10万元或10万元以上。

产品能“对胃口”些。现在金融创新产品不少,可对路的不多。就拿农民最“对味”的小额信贷来说,用途仅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民建房、购买农用车就不能用小额信用贷款,而要用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这些贷款手续繁琐不说,还要增加费用,一些农民只好用小额信用贷款为其他项目行方便。

价格能“让利”些。在贷款利率上,各银行现在有了相对自由的话语权,但要兼顾公平与实情。各机构在宣传上都说让利于民,实行优惠利率,而所谓的让利于民和优惠利率,只不过是少上浮些罢了,能享受到不上浮的人很少,而真正享受到下浮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利息之外借款人可能还要出评估费、咨询费、登记费等多种费用。如果费用能省去,利率能下浮,那样让利才“给力”。

抵押能“大众”些。大额贷款需要抵押,非种养业贷款需要担保抵押。而在农村,农民值钱的家当是房产、林权、土地经营权,而这三样目前在实际操作上还存在障碍,个别地方在试水,大部分地方还是空白,除此之外农民难以找到其他值钱东西。如若让房产、林权、土地经营权等变成抵押物,贷款抵押难随之可得到有效缓解。

科技下乡“勤快”些。手机银行、ATM机、POS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在城市已经普及,可在一些农村地区却还是稀罕物。手机银行正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农村家家有手机、有银行卡,已具备开通手机银行的条件。如果农金机构能够早日在农村市场拓展手机银行业务,会给农村结算支付带来一场革命。

服务能“亲民”些。现在,农金机构的官商作风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农民发家致富需要金融之水的滋润,而农金机构生存发展的土壤就是三农,服务亲民、便民,是双赢的好事,愿好事能真正好起来。

在创新中求实效,着力发展普惠金融,农金机构这样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