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英明大扶贫,共同致富往上升。如今种田不纳粮,增发补贴养老金……”“打起锣鼓唱新音,党对农民很关心。‘三同’干部入村来,助力乡村大振兴。”初夏时节的贵州省锦屏县流洞村,远远就能听见村寨里回荡的歌声。
流洞村是一个侗族村民聚居村寨,独特的历史人文赋予了流洞人良好的歌唱天赋。流洞人会说话就会唱歌,劳作时唱山歌放松身体,休息时唱山歌愉悦身心,以歌会友,以歌传情,自编自唱,抒情抒怀。据村支书龙见桃介绍,流洞的男女老少都会随口哼唱山歌,老一辈的人更是能自己填词,出口成歌。以前多是唱劳动号子或情歌,现在则增添了山歌新的内涵,用山歌赞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谐社会。
唱支山歌给党听,唱响山歌促脱贫。为助力脱贫攻坚,流洞村一直用山歌诠释党的好声音,提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士气。在流洞,传唱千年的古老山歌被赋予新生命,一支支有感而发的原创山歌开口就来,流洞的山歌如海,唱响了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进行曲。行走在流洞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层峦深处,一支支“聚人气、接地气、有新气”的别样山歌萦绕耳际。
“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真不错,温暖着咱侗家人的心窝窝;小康路上我们定要同步走,勤劳致富绝不落在他人后……”在流洞村,一首《勤劳致富奔小康》已成为流行曲。
“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歌手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开始,对如何保障农村养老、解决因病致贫返贫、按时全部脱贫以及脱贫后如何在小康路上持续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一一用山歌形式传唱解读。
“神州处处大发展,乡村振兴富山村;鱼在田里自由长,吊瓜地里产业兴……”今年,流洞村成立了吊瓜专业合作社,种植吊瓜80余亩,稻田养鱼260余亩,覆盖了全部贫困户。村组道路硬化、太阳能路灯、垃圾焚烧炉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次第展开。在村民们的火热干劲下,按照脱贫攻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流洞村这个深度贫困村,今年将全村实现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