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是康健

健康的人往往感受不到被病痛折磨的痛苦,正像年轻人不在乎养生保健这个话题一样。因为年轻时机能是一生中最强盛的,很少会有大的病症来找麻烦。再说了,离衰老还远呢,没有危机感。

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逃脱不了的自然规律。只不过有的来得早些,有的来得晚些。有的人病痛严重些,有的人轻微些。

每次到医院,特别是在肿瘤科、心血管科、临终关怀科等地方,病床上那些痛苦和无助的表情总让人难忘,甚至不忍直视。他们当中不少人虽然还活着,但不能下床活动,吃喝拉撒全在病床上,眼睛半睁半闭着,身体被各种检查、监测仪器的线路以及氧气管、导尿管、针水管等“五花大绑”,一直在痛苦地呻吟着。这些人活得没有快乐、没有生存质量,甚至没有自尊,只剩下半条命苟延残喘,有时候感觉生不如死。

“金钱买得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一些身家亿万的富豪、名人、政要也逃不过疾病的摧残,甚至英年早逝。只有失去了的事物,我们才会懂得珍惜;只有躺在病床上,我们才会感叹健康的可贵和重要;只有杂病缠身,我们才会后悔当初不知道锻炼和保养身体。

任何人都会死去,物质条件极高的王侯将相也和常人一样不得不服老。即便有的帝王一心求仙问道,吃些所谓的仙丹,也不过是适得其反,落得未老先衰的下场。较好的物质、医疗条件,如果用得好,就是健康与长寿的基础,但如果海吃山喝、盲目进补、骄奢淫逸、四体不勤,是肯定不会长寿的。

有的人才四五十岁,正值人生和事业的黄金时间就过早地去世了,相反有的人却八九十岁还能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有的人要历尽各种病痛的折磨才会离去,而有的人在高龄的时候“睡一觉”就没有醒过来,得以安祥地告别人世间。

有人说,要积了很多公德的人,或者是修养和品质很高的人才有机会无疾而终。其实,把寿命与品行结合起来,看似有些牵强,却是很有道理。道德品质高的人,往往生活习惯好,心胸宽广、思想开阔。这样的人往往疾病少,特别是很少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富贵病”,也没有酒精肝、脂肪肝、痛风、肥胖症等困扰,这样的人长寿或无疾而终的机会自然就更大了。

我认为,人过四十岁,各种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就应该学习修行了,开始身体保健和思想道德方面的修行,注意饮食起居习惯,多做好事,心胸豁达,加强锻炼,千万不能等病痛缠身才来注意,那样就来不及了。

健康是福,健康是金,健康是每一个人的追求和愿望。人的健康、疾病和寿命有着先天和后天的两大原因,先天主要是遗传决定,后天主要就是生活环境和个人自我保健。

那怎样才能做到最起码的健康养生呢,我总结出了自己养生保健的16字方针:少食多动、少酒多茶、少肉多菜、少恨多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在无法选择遗传基因和自然环境、社会阶层的情况下,只要做到或养成了其中的良好习惯,对自己的健康和长寿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