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江苏省如皋市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立足自身特色,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如皋实践”。
转变方式让农业更旺
一棵普通树苗,经过土生土长盆景技师的一番摆弄,就能卖出几千元甚至几万元的高价。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如皋市如城街道顾庄社区。这里“家家种花木,户户扎盆景”,村民们凭着一双双巧手把方寸盆景做成了致富“摇钱树”。
产业旺不旺,是乡村能否振兴的关键。作为全国知名的花木之乡,如皋把花木这一特色产业作为调结构、促民富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引导、大力扶持,让花木产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富民产业。2017年,该市花木盆景销售额达到150亿元。
花木盆景产业只是如皋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如皋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迈向高层次。根据规划,该市将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定位,发挥好不同区域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到2020年建成地方特色蔬菜基地1万亩以上、培育休闲农业精品景点10个、打造家庭农场1000家,让农民共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因地制宜让农村更美
小桥流水、阡陌纵横,田园风光越发成为人们追求的“诗和远方”。如皋因地制宜,打造了“江海绿韵·如意田园”的美丽乡村品牌,既有生态宜居的颜值,也不缺乡愁浓郁的灵魂。
“这个藕池建得真好!以后站在我家阳台上就能看风景喽!”如皋市平园池村13组村民张大林看着不远处的藕池文化园感慨道。平园池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告诉记者,平园池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打造了长寿养老园、集草庄盆景园、生态采摘园等特色景点,既实现了外修颜值、内涵气质的目标,又起到了调优结构、增收富民的成效。去年,平园池村获得了“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奖”。
近年来,如皋把农村河道整治、农路桥渠涵管护、绿化管护、垃圾收集处理、畜禽粪污治理、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和乱抛、农民违建治理七项工作列入农村环境管理的重点,积极落实河长制,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美得各有特色。去年,该市获得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奖,是全国唯一上榜的县级市。
政策发力让农民更富
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如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创业就业,增加收入。
近年来,如皋以“政策驱动、资金催动、项目促动”为抓手,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该市出台劳动力“回(外)引”补助、简化登记注册流程、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等一系列鼓励创业政策措施,同时,将贷款覆盖范围由原来的城镇失业人员扩大到返乡农民工等创业群体,并建立项目信息、推介指导和重点扶持“三位一体”创业全程服务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去年,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国家级试点城市名单,如皋位列其中。
在支持农民就业方面,如皋于去年投入1000多万元启动实施“晚霞行动”。如皋共有人口145万人,传统意义上“老龄化”的非劳动人口超过40万人,其中农村居民接近30万人。“晚霞行动”目的正是推动有劳动意向和能力的“老龄化”非劳动人口实现就业。截至去年,如皋超龄人员从业超10万人,主要分布在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园林绿化、现代农业、建筑行业等领域,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