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绿水青山村庄美

6月7日,在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杨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8号客家农家小院,村民杨玲英打开电磁炉开始炒菜,一盘盘飘香的菜肴很快就端上了餐桌。杨玲英说:“自从推广以电代柴,政府补贴农户以来,村里就告别了袅袅炊烟,煮饭烧水都用电。”

宁化县淮土、石壁两镇,方圆百里都是红壤地质结构。每当春夏雨季来临,一场大雨就夹带着大量滚滚红壤泥沙,一泻千里直奔闽江流入东海,把一条秀丽壮观的闽江染成了红河。严重水土流失的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一个瓶颈。

淮石生态林场刘场长说:“淮土、石壁两镇有农户1.68万户共7.1万人口,以前每户每年平均上山砍柴120担,约4立方米木材,农户每年烧柴火就要烧掉8万立方米木材,一年就要烧光一座山!”

2012年初,福建省人民政府对闽西严重水土流失区域淮土、石壁两镇颁布了“封山育林八条禁令”,全面推广“以电代柴”政策,用清洁环保的电能,取代了污染环境的木材燃料。省政府对水土流失区域淮土、石壁两镇2.1万户居民,每年拨付“以电代柴”燃料补贴1000万元,直接补贴到每一户农户手中,既从源头上治理水土流失,又同步推进农村电气化进村入户。

当地政府发动群众每年营造生态林、油茶林、经济林达2万亩,对原有12万亩的“老头林”精耕抚育,出现了“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的良好局面。截至2017年底,这一地区彻底消灭了荒山,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51%,上升到2017年的76%,延绵相连的防风林、经济林、生态林,建起了一座座绿色的“银行”。

光秃秃的荒山又变成了茂密的森林,各类珍稀野生动物也纷纷返回了家园。近年来,在淮土、石壁两镇的大山里,苏门羚、黑熊、大羚猫、小羚猫、老鹰、猫头鹰、猴面鹰、穿山甲、眼镜王蛇、虎纹蛙、山羊、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经常出没在山林田野之中。近期还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金钱豹、银豹、白颈长尾雁的身影。

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是闻名全国的红军村。但“低电压”的现象,给石壁村“农家乐”的经营发展带来了困扰。宁化供电公司投资300多万元,组织100多人的工程技术施工队伍,连续作战100天,为石壁红军村安装S11-200千伏安变压器2台。福建省电力公司采取倾斜扶持政策,先后投资1亿多元,新建一座35千伏淮阳“以电代柴”变电站,新增S11—315、S11—250千伏变压器60台,为淮土、石壁两镇全面实施“以电代柴”、无火煮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供电保障。

2018年春,宁化县淮土镇禾坑村被福建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点。禾坑村村委会主任廖林水说:“我们禾坑村之所有能成为美丽乡村,全靠‘以电代柴’的好政策,换来了绿水青山村庄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