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亲致富带个好头

今年五月初,辽宁西丰县德兴满族乡德兴村赵家屯的香菇基地就开始丰收了,这让当地的群众又多了一条增收路。在香菇基地务工的高桂芹说:“去年秋天,村上有了香菇基地,今年春天开始,我在这里打工,每天工资80元,有了稳定的收入,让家里摆脱了贫困。”

说到香菇基地,就不能不提起老田头这个能人。老田头大名田瑞忠,今年58岁,西丰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也是德兴村玉兴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20年前,不满足于“二亩地一头牛”生活的田瑞忠走出山沟,到沈阳打拼,他蹲过零工市场,卖过水果、香烟,历经波折,最后在沈阳开了一家抻面馆,诚信经营,生意很好。在这里,田瑞忠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举家搬到了沈阳。

2017年清明节,田瑞忠回乡祭祖了解到,如今农民种地收入逐年减少,很多人想发展致富项目,但一缺资金技术,二没能人引路。在当地长大的田瑞忠深知农民挣钱难,于是,回乡发展,带着乡亲们一起脱贫奔小康的想法在田瑞忠心中挥之不去。在得到妻子和儿子的支持后,田瑞忠转让了面馆回到德兴村,经过一番考察,父子二人决定发展大棚香菇种植。田瑞忠拿出多年的积蓄——200万元,租土地、买材料、雇工人……去年9月,香菇扶贫基地落户德兴村,经过2个月的紧张施工,40栋高标准钢筋骨架大棚全部竣工,紧接着,田瑞忠在西丰县更刻镇食用菌加工厂选购了40万个香菇菌棒。

今年4月中旬,香菇菌棒陆续进棚了,田瑞忠也把家搬到基地,全身心投入到基地的管理当中。在田瑞忠和技术人员的精心管理下,5月初,第一茬香菇成熟采摘,每个棚采摘香菇2400多斤,每斤2.7元,由于香菇质量良好,吸引了铁岭、沈阳等地的收购商上门收购。

香菇基地的建成给村民们带来了在家门口挣现钱的机会,采摘、注水、运送……基地每天用工量达40多人,每人每天平均工资80元。像高桂芹一样,张金柱、吕淑芹、费德金等10个贫困户不仅在基地打工有收入,年底还能领到入股分红。

带好头引富路,田瑞忠从不停步。为了让更多农民在香菇种植项目中受益,今年5月,田瑞忠牵头成立了西丰县鑫宝菌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当地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务加入合作社共同种植蘑菇致富,实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合作社向贫困户低价出租大棚,担保赊购菌棒,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并负责销路,这让心里打鼓的农户种蘑菇有了底气。

在玉兴屯西侧的空地上,合作社投资80万元建设的恒温冷库正在紧张的建设中,冷库建好后,农民的香菇不仅能保鲜,还能错季卖上好价钱,1年下来,每个大棚预计能增收2000多元,1个香菇大棚保底收入能达3万元以上。德兴村支书江雷说:“照老田这么干,今年8月,冷库就能存香菇了。明年老田的香菇菌棒加工厂也会建起来,我们村还会建成一批香菇大棚,两年后将达到120个大棚,在老田这个能人的带动下,想发展食用菌的农民多了,香菇也能卖上好价钱,菇农的收入会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