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成功创业的梁雪亮

6月13日一大早,河北大名县西付集乡马封固村村北养殖场,45岁的梁雪亮正带领员工在精心侍候他的“洋客人”——300多头瑞士品种的西门塔尔牛。他一边手拿铁铲给牛喂食,一边和牛“谈心”:“多吃些,好好长,乡亲们的好日子就指望你们啦。”

梁雪亮有两个梦想:一个是自己致富,一个是带着乡亲一起富。他不断在创业中追梦,曾尝试发展肉猪养殖,但因效益不佳而失败告终。分析原因后,他认为:一是缺乏养殖技术,二是缺乏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

失败过一次,梁雪亮并未放弃,如电视剧《老家门口唱大戏》里的徐凤国一样,前年底梁雪亮从内蒙古打工回乡,拉开了筹办养牛场大戏的序幕,接着又决心流转乡亲们的土地,扩大养殖规模。他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给大家吃了“定心丸”,邯郸市、大名县相继出台的“扶贫微工厂”等系列扶植政策也给农民发了“大礼包”。另外,他这几年在外务工也学会了“两把刷子”,懂得养殖技术,还积累了人脉。如果再不甩开膀子加油干,就错失良机了。

说干就干。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梁雪亮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30亩土地,办起了长发养牛场,还从专业院校聘请了技术员,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养起了西门塔尔牛。如今,养牛场存栏量300多头牛以及20头驴,年收入近100万元。

“自己虽然富了,但当初回乡创业的初衷却不敢忘,大家一块儿增收致富,一直是我的梦想。”梁雪亮说。

西付集乡共有91户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加入了梁雪亮的养殖场,每户每年可以分得1200元分红金,还有8个贫困群众在养殖场打工,每月工资2000元。同时,梁雪亮以0.6元每斤的价格收购玉米秸秆,仅这一项让村民每亩地可以多挣近200元,周围村庄的村民都把玉米秸秆交到他这里,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问题。

谈起他的“振兴大戏”,梁雪亮对记者说:“我准备再打造300亩枣树生态园经济链,枣树下散养鸡、鸭,生产‘绿色蛋’,同时,带动乡亲发展观光农业。这样,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不仅我自己富起来,还要让乡亲们的腰包都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