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银行如何满足中小企业多元需求

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基层商业银行要立足县域经济分散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现状,在做好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积极创新和完善融资担保方式,大力推广金融产品,扩大业务服务范围和渠道,支持中小企业稳健发展。

优化融资担保方式,满足中小企业的多层次融资需求。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对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制度,探索确立以“保证还款来源”为标准的新型贷款思路,适当弱化和降低抵押担保条件,有针对性地创新多种适宜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加快贷款审查、发放速度。对符合条件的重点建设项目,推出在一定额度内向非生产性项目发起人或股东发放搭桥贷款业务等。要积极研发新的信贷品种,增强产品期限、还款、担保方式的灵活性,积极开展网络贷款、自助循环贷款等方式,简化贷款流程;合理设定贷款期限、采取续贷提前审批、设立循环贷款等方式,甄别经营良好、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办理续贷。根据中小民营企业对贷款成本比较敏感的现实,把握以数量型工具调控方式的尺度,松绑信贷规模控制,充分发挥贷款定价机制的作用,使资金自动选择配置到最有效率和潜力的行业或企业。

打造差异化信贷服务,为民营企业“减负添力”。商业银行要在准确把握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小、急、频、散等需求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或抵押、信贷服务滞后、融资渠道单一等“症结”,采取扩大抵(质)押物范围,推出信贷新业务、拓宽融资担保渠道等方式,为中小企业分忧解难。同时,要走差异化服务道路,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特色服务;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要求,以服务中小企业客户为目标,实行差异化定位,引导支持从事传统行业客户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转型,调整产品、定价、服务、销售策略,不断优化调整客户结构,将金融支持政策和服务创新做出实效。

加强风险防控,提高信贷业务质效。商业银行要正确处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建立完整科学的覆盖贷款调查、担保、审查、审批、合同签订及贷后管理各环节的运作机制。放款后,及时跟踪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帮助企业总结经验,出谋划策,改善经营,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牢固树立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理念,不能盲目抽贷、压贷,以免金融风险显性化。对于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的中小企业,要加大力度送一程;对暂时出现经营困难但正常生产的,要“雪中送炭”帮一把;对资金链断裂、出现风险的,要依靠地方政府联合处置,发挥好金融合力稳定一方。此外,银行还要加强与担保、基金、信托等金融业界的对接合作,延伸拉长金融服务链条,丰富融资担保形式,提高中小微企业资金利用效果。

多方联动合力,积极营造优良金融生态环境和诚信观念。商业银行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多方联动,共同营造优良金融生态环境和诚信观念。一是加强部门联动,完善县域民营经济产业政策导向目录,加大面向保全金融资产的司法执行力度,搭建政、银、企协作平台,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净化社会信用环境,积极创新建设优良金融生态环境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依托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加快推进和完善小企业征信系统建设,实现信用信息的高度共享,为企业信用增级助力,消除银行信贷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三是构建以集群关系型互助担保融资模式为主、以商业性和政策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强化并理顺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采取银行推荐、担保机构认可的方式进行担保对象筛选,以提高贷款审查效率。四是政府应进一步建立相关基金,针对从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落实风险预防机制、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损失补偿机制。要倡导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各种形式资金进入为辅、社会自筹为补充的担保公司资本金完善制度,增强担保实力,放大担保系数,搭建融资平台,增强支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安丘市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