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做散做微 回归乡土发展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入,在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大型银行服务下沉等多重冲击下,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需求低迷,不良高启,利差收窄,农村中小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型迫在眉睫。

地处黄山西麓的皖南小县——祁门,同样面临这一严峻的挑战,作为占据县域市场份额首位的祁门农商行,更是站在风口浪尖之上。

转型势在必行,然而路在何方?

2016年以来,祁门农商行决策层自我反思,深入分析,痛定思痛,坚决摒弃过去的“求大求全、离农离土”的发展思路,重回农村广阔市场,坚持做小、做散、做微的发展理念,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运用网格化管理,将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与农商行管理、服务、业务的“三项转型”有机结合,创新发展农村金融。

搭建快捷平台 摆脱金融贷款“两难”困境

2016年1月,祁门农商行全面启动“普惠金融·筑巢”工程,通过大数据分析确保客户服务精准化,在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基础上,对社区居民逐户进行建档,依托本行金融数据和采集的非金融数据,为客户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数据分析,建立贷款授信模型,系统自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预授信,并引入外部评议机制,形成最终的评级结果和授信额度,主动向社区居民发放《预授信通知书》,为居民用信提供保证。采取免填单、减程序等方式办理授信合同签约,并利用易贷卡,“一次授信、随借随贷、自助办理、周转使用”,具有广授信、宽用信、便捷化、高效化等特点。让农村居民明白“我能贷”“贷多少”“怎么贷”等问题,彻底解决农民反映的“贷款找人难、贷款手续繁、贷款成本高”等一系列难题,也彻底摆脱长久以来的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困境。

截至今年3月末,“普惠贷·筑巢”工程建档52718户,授信32750户,授信金额14.66亿元,签订合同金额1.68亿元,用信户数1915户,用信金额0.81亿元。贷款户数达9063户,较2014年末增加6547户;户均贷款余额40.02万元,较2014年末下降45.03万元。

坚持普惠导向 在业务转型上求突破

为打造特色业务银行,祁门农商行按照务实管用的原则,加快业务转型,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最佳实践,坚持以服务三农、小微群体为主导,积极搭建金融互联网化体系,用资金业务转型推动经营效益提升的业务转型发展思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打下更为坚实的管理基础。

经过重新梳理,祁门农商行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就是服务三农、服务县域和服务小微企业。为此,引入微贷技术推出了“祁易贷”“易贷通”微贷产品,破解小微金融的传统难题。最大程度上帮助小微企业信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促进了贷款决策与信贷资金需求的统一;以支持城乡协调发展为重点,在加快县域重大行业、重点项目、特色小城镇、乡村旅游、休闲文化建设上,祁门农商行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协助解决在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水、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上遇到的融资难题,努力提供信贷支持和相关金融服务。

祁门有“中国红茶之乡”美誉,为有力支持县域茶产业快速发展,祁门农商行与祁门红茶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每年对红茶协会会员授信融资3亿元。针对茶企业、茶农、茶贩等经营户特点,推出“茶易贷”“茶企贷”产品,简化贷款流程,主动评级授信。为降低协会会员成本负担,对协会会员贷款给予5%-20%利率优惠,提高对茶产业金融服务,加大对茶产业的信贷投入。

针对当地企业融资需求“短、频、急”的特点,祁门农商行为小微企业提供“零距离、专业化、一站式”服务。只要企业经营正常,担保有效,基本面没有问题,就可以直接续贷。为让企业信用价值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发挥实效,与国税、地税等部门通力合作,将企业的银行信用和纳税信用结合起来,通过纯信用形式发放“税银贷”贷款,努力营造诚信纳税、珍惜信用的良好氛围,让信用真正成为价值。通过循环贷、接续贷方式,2017年累计发放企业贷款317户,累放金额21719万元。

2016年开始,祁门农商行依托智慧社区金融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以社区为节点,以科技为支撑,全力推进电子银行业务拓展,电子银行的介质、渠道和平台三大业务取得快速发展。累计发展特约商户521户,绑定存款1.12亿元,较2014年末增加375户、1.08亿元;累计签约金农信e付商户3992户,累计发展社区e银行注册用户数16227户,金农信e付自上线以来累计交易61.11万笔、1.28亿元。电子银行业务的高速发展,不仅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还提高了客户的黏合度,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构建服务网络 有效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

2016年,祁门农商行提出构建以物理网点为核心、以自助银行为补充、以金融服务便民点为支点,以移动金融为延伸的“四位一体”金融服务,打造全领域、全时空服务新模式。

祁门农商行优化城区网点功能布局和社区银行功能定位,成立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主的凤凰支行,把支行开在小区门口。

开设“金农信e家”,依托村级金融信息员和农村小超市来搭建金融便利店体系,基本满足金融服务空白地老百姓的日常民生需求,由此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基本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计划未来用三年时间,在全县村一级全面推行“金农信e家”全覆盖。目前已开业华杨、李源、渚口和石舜等41家“金农信e家”,自运营以来,已累计办理各类业务16万多笔,其中受理小额存取款、转账汇款等动账类交易7.5万笔。

目前,祁门农商行有自助银行设备52台,不仅实现了全网点覆盖,还布放在人民医院、经济开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未来几年,将继续积极布放自助设备,实现医院、学校、大型集贸或批发市场、社区、重点行政村和美好乡村等全覆盖,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祁门农商行推进移动银行布局,搭建以手机银行为主的移动银行服务网络体系,手机银行用户数突破5.6万户。移动金融服务能力明显加强,3月末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达到85%。同时,流动银行车进驻社区、大型集贸市场、集市等,提供流动银行服务,打造金融服务的“零距离”。

增加农村网点代理缴费和理财服务等便民功能,突出网点功能差异化,不断提升网点专业化服务能力。

建立数据体系 积极提升居民满意度

依托大数据分析,实施精准营销和精细服务。祁门农商行依托智慧社区金融平台,进行全县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乡镇、村、组、户电子名片和社区电子地图,构建客户管理系统。进行全客户、全业务、全流程数据分析,挖掘、洞察客户的需求,依托社区金融分析功能,搭建个人数据全景金融视图,突出客户“缺什么”,农商行“补什么”,实施精准营销,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积极构建大数据生态系统,打造“数字银行”。目前已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短信、叫号机和交互银行服务平台三个渠道的精准营销,实现厅堂精准营销智能化,并针对贫困户、外出务工户等人群进行精细化服务。

开设“家门口学堂”,创新金融知识普及方式。祁门农商行运用家乡俚语,变灌输培训为互动交流,讲解惠民政策、防电信诈骗及支持产业发展等金融知识,让老百姓“坐得住、听得懂、学得会、用得来”,切实把普通的金融夜校开办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实用学堂。累计开办416场次,累计发放金融知识宣传折页6万份,惠及居民近5万人次。

开展特殊人群专项服务。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享受的金融服务还不全面等问题,从2016年开始,祁门农商行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春节返乡大接返”“金融服务他乡行”“关爱留守儿童”和“家里有事我帮忙”等一系列金融帮扶活动,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

推行精细化管理 提高金融风险防控和抵御能力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祁门农商行全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以信息技术为引领,加强对各类重点风险隐患的监测评估,筑牢风险抵御的拨备和资本防线。坚持市场为本、综合施策,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度,健全适应业务发展转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高风险防控和抵御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为建立监测风险的系统性体系,祁门农商行自主开发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监测系统,依托本行数据仓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全行日常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监督、检查、整改的监控管理体系。风控系统涉及的会计、信贷、中间业务等,通过T+1模式对各类可疑信息进行揭示,使风险在第一时间被查处。流动性风险时时监测,及时处置,并可进行多场景模型下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做到防患于未然,实现风控由“人控”到“机控”的转变,成为安徽省第一家利用系统监测流动性风险的农商行。

围绕打造精细化管理银行目标,祁门农商行建立了全新绩效考核机制,自行开发绩效考核系统,对机构和员工实行等级化管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使绩效考核及时性大幅提高,激励机制更直观,提高全员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依托财务精细化管理系统基础上,开发财务预算系统和财务精细化系统,引入FTP机制,进行风险成本分摊和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全面推行支行独立核算,建立以预算、控制、考核为主线,以核算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体系,激发全员参与管理、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有效控制运行成本,逐步实现“向管理要效益”的目标。

在经济下行期,祁门农商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一样面临着不良贷款暴露的巨大压力。为此,通过加强信贷管理,并通过“普惠金融·筑巢”工程的实施,引导全行向做小、做散、做微的方向转型,积极拓展大零售业务,逐步分散风险。同时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多手段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一方面大额不良贷款清收成效显著,一批沉淀多年的不良贷款已成功收回;另一方面通过“普惠金融·筑巢”工程实施和风控系统建设,农村信用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促使一批欠贷户主动归还了贷款。三年来累计收回表内外不良贷款2596笔、10394万元。

不忘初心,回归本源。两年来,祁门农商行在正确的转型道路上不断改革创新,在安徽首创金农信e家特色服务模式;建设融入大数据分析的“智慧社区金融平台”;开启农村地区金融普及的“家门口学堂”;开展整村授信的“普惠贷”小额贷款;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在全方位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的同时,农商行自身发展也获得了丰厚回报。截至2018年3月末,祁门县域内有金融机构8家,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5亿元和52亿元,其中祁门农商行存贷款分别为58亿元和30亿元,市场份额占比分别达到55%和70%。中国社科院指定其为中小银行研究基地,中银协授予全国百家支农支小服务示范单位。

祁门农商银行董事长吕彦志看望慰问祁山镇新岭村贫困户并送去慰问金

祁门农商银行金字牌支行客户经理汪敏颂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客户发放贷款明白纸

祁门农商银行董事长吕彦志一行到金融扶贫服务站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