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贵州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侗族乡中华山村的发展历程,带领村民兴办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食用菌产业,打造远近闻名的食用菌之村,这些都离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中华山村委会主任——毛照新。
毛照新,2006年担任中华山村党支部书记,后来换届任村委会主任,十几年来,他始终勤勤恳恳,带领全村走在脱贫致富的第一线。毛照新2015年被贵州省委授予“文朝荣式好支书”称号,2016年被贵州省委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华山村集体经济“622”模式案例写入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培训教材。
2014年以前,中华山村曾是有名的贫困村,农业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放牛好耕田,养猪盼过年;喂鸡筹柴米,奔波为油盐”是村民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名来村探亲的浙江女婿说,浙江有不少农村靠种植木耳、平菇致富,中华山村自然条件更好,为啥不试试食用菌产业?当年3月,毛照新就带着村“两委”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浙江调研学习。在了解到食用菌生长环境与本村自然条件高度匹配后,毛照新建议将这一产业引回村里。
然而,毛照新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很多人担心失败不敢加入创业队伍。但毛照新没有放弃,他一边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一边自己带头先做先干,加上乡党委、乡政府“送政策、送资料、送技术”,经过5次党员群众大会,终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同意发展食用菌产业。
为让贫困户实现自我“造血”,在毛照新的带动下,村“两委”成员贷款60万元,并利用30万元村集体资金和100万元精准扶贫项目资金,按照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组建了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将全村172户贫困户吸纳为社员,从原先政府主导变为农户主导,成功探索出“622”的精准扶贫分配新模式,还带动2家龙头食用菌企业落户中华山村,当年累积发展食用菌1000万棒,中华山村集体资产从上年的30万元增长到1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00元增加到6000多元,贫困发生率从16.35%下降至9.7%。
2016年6月29日,这是一个让贫困户难忘的日子,中华山村村集体172户贫困户户均分红1500元,群众心里都乐开了花。
十多年来,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中,毛照新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奋斗,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阶段性战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战果。该村九成以上贫困群众脱了贫,村容村貌更是焕然一新,从当初的贫穷落后村变成如今欣欣向荣的脱贫致富示范村。
任职多年,毛照新一心为民、默默奉献,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村民一步步走向脱贫致富。在精准脱贫走访时,毛照新说了一段很平实的话:“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