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着茶就把事办了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社区党员的活动阵地,也是向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总部,更是社区功能的集中体现和形象展示之地。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多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硬件配套趋于行政化,“拒人于千里之外”,让群众没有归属感、参与感和可进入感。

“必须打破‘下班了找不到人,休息了进不了门,服务设施可以看却用不成’的状态。”青白江区委社治委负责人表示,要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

怎么改:行政功能最小化

针对党群服务中心“行政化、办公化、形式化”等突出问题,青白江区以开展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集中攻坚行动为契机,以“精准化收集需求、温馨化建设家园、专业化提供服务”等措施,积极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去一改”,即去办公化、去行政化、去形式化和改服务方式,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提供政策咨询、培训学习、文体活动、医疗卫生、政务、“双创”等多项便民服务的社区群众的温馨家园。

“去办公化就是坚持居民空间最大化。我们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和顺之家’,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居民会客厅,充分拓展居民活动空间。”青白江红阳街道顺江村党委书记李太均说,党群服务中心的亲民化改造必须要打破传统柜台办事模式,打造党群、政务、社区、文体“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周边环境并免费向群众开放。同时,坚持行政功能最小化,按照组织一体设置、工作一体谋划、制度一体完善、活动一体开展的原则,整合阵地、清理牌子,打造清爽整洁的办事环境。

在服务方式上,青白江大弯街道怡湖社区主任赵碧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坚持社区服务人性化。亲民化改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群众需求,不是别人怎么改自己就怎么改,而是要“自下而上”,充分征求本辖区居民的意见,看他们最需要什么。最终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党员群众共同的“家”,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亲民化服务,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改啥样:向居民敞开大门

“我在这个社区住了很多年,对社区的变化感受很深。”大弯街道化工社区的居民张俊禄说,现在他每天都习惯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去坐坐,大家聊聊天,没有距离感,社区真正有了家的味道。

张俊禄所在的化工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各个角落都摆放了花草,大厅配备了触屏电脑和触摸式全媒体科普阅览屏,以方便居民查阅各类信息。大厅左边摆放着一棵“心愿树”,树上挂满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建议和自己的心愿;旁边设置了三套会客小桌,便于居民休闲交流。大厅右侧则设置了一个私密谈话空间,整个大厅尽显人性化服务和关怀。改造后的“阳光hui客厅”正中,“欢迎回家”四个大字赫然醒目,迎接前来办事的居民。

在青白江大同镇凤祥社区党委书记刘正德看来,拆掉吧台,拉近了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打破传统的柜台办事模式后,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了党群、政务、社区、文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喝着茶就把事办了,大家更愿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