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移民安置区“老乡家园”锣鼓喧天,一派喜庆。港南区在此举行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交房入住仪式暨就业双选招聘会,135户、685名贫困群众领到新房钥匙乔迁新居。
“移民安置区是港南区‘十三五’期间唯一的易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占地面积6.63公顷,已完成建设住房379套,项目总投资9695万元,目前共搬迁入住379户、1602人。”港南区区长曾健清说。
为实现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去年以来,桥圩镇政府联合港南区人社局在安置区先后组织举办了4次面向搬迁贫困户的专场就业双选招聘会,辖区贝丰、嘉龙海杰、史丹利等26家企业参加招聘,签订就业协议108人。
在距离港南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12公里外的八塘街道办新花村,村党支部书记杨柳其办起了冠德木业加工厂和天健布衣柜厂。经过几年的发展,工厂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年创税利400多万元,能容纳600多人就业。看到社会上不少贫困群众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固定收入,难以脱贫致富。杨柳其决定将工厂办成“扶贫车间”,已主动吸纳4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其中有10多人来自该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为了方便群众灵活就业,厂里按件计酬,只要有时间就可以来厂里上班。通过就业劳动,员工月工资可达到2200元。
通过“异地搬迁+产业转型+土地流转”的模式,以桥圩镇何平村村民合作社为主体,港南区在该村流转土地444.62亩,打造建设特色扶贫产业园。产业园采取短期与长期收益相结合,短期是今年、明年套种穿心莲,长期以种植沃柑为主。通过“党支部+村民合作社+产业基地+搬迁贫困户”模式,实行租地、种植、管理、销售、分红“五个统一”。销售产品所得纯收益中提取60%作为搬迁贫困户分红收入,30%作为基地的后续产业发展资金,10%用于管理人员劳务费等其他支出。
港南区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按照每亩每年5000元的标准,连续扶持三年,以入股的形式用于发展沃柑种植产业,收益按一定比例分成给搬迁贫困户,以此增加其财产性收入。同时,该区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贫困户到产业园务工,增加其工资性收入。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桥圩镇还在安置区打造了桥圩温暖小镇移民安置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建有引领、管理有机制、文化有阵地、休闲有场所、健身有设施”的“五有”为建设理念,联合配套“红色一家”医务室、“红色一家”便利店、爱心超市、红色乡贤联盟会议室等设施建设,形成了服务与治理融会贯通的安置区党建新模式。今年以来,共为搬迁户办好事实事105件。
港南区区委书记杨亚俊介绍,港南区2017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入住246户、917人,搬迁综合进度排广西各县(市、区)第一。2018年全区上下继续抢抓机遇,严格落实“八包”责任制,已提前完成全年的建设任务,让更多的搬迁户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