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乐禁塑和推广新材料两手抓

本报讯 今年以来,河南省南乐县治理白色污染、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热度持续升温。自4月1日,南乐做出在全县范围内治理白色污染、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决定后,绿色环保理念如春风吹进了百姓家中。

为了保证顺利推动白色污染治理工作,南乐县下发了《关于将治理白色污染推广使用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纳入环保网格化管理的通知》,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业务、管行业、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构建职权清晰、分工协作、运转高效的环保网格化管理机制。把治理白色污染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宣传、推广使用、日常监管任务明确到单位,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构建“定人、定责、履责、问责”的网格化管理格局。

目前,经过宣传推广,南乐县禁塑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南乐,从商场超市到集贸市场,从普通消费者到小商小贩,人们对可降解塑料袋的认可度与接受度正渐渐提高。可降解塑料袋目前已在全县120个机关单位,100余所中小学,300余家医院、诊所和村卫生室,2600余家企业,19500余家商户推广应用。生产制造可降解塑料袋的龙都天仁公司,累计销售生物基可降解购物袋、垃圾袋30吨~40吨,相应减少白色污染垃圾30吨~40吨。

南乐县还从扶持相关新材料产业入手,大力支持可替代环保物品的生产。生物基材料产业是该县重点支持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南乐县充分发挥国家级生物基产业基地优势,拉长产业链条、扩展产业规模。先后引进了10万吨L-乳酸、5万吨聚乳酸、5万吨聚乳酸改性树脂材料、3万吨秸秆制乳酸等18个项目,累计已完成投资8.9亿元,投产项目11个,形成了从以玉米秸秆或淀粉为原料经过液化制糖、L—乳酸、聚乳酸或聚乳酸共聚物,到以自主研发生产的聚乳酸改性材料及制品、纤维、被服、可降解薄膜、水稻育秧盘等终端产品为主的完整聚乳酸材料产业链,建成了河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生物基材料产业基地。设立生物基材料产业基金,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与南京大学、郑州大学合作,攻破秸秆制乳酸、聚乳酸合成等关键技术,为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南乐县还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生态绿色产品研发。已对接市场需求,研发生产出了可降解购物袋、垃圾袋、育秧盘、地膜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这些产品可在3~6个月内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目前,可降解育秧盘被列入农业农村部推广计划,在东三省等水稻主产区推广;可降解农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湖北武汉蔬菜基地试用;可降解购物袋、垃圾袋远销欧美等国际市场;年产可降解餐盒、塑料袋达4.2亿个、生物基服饰1500万件。

如今,南乐县生物基材料产业已完全能够满足南乐“禁塑”需求。2017年,该县生物基材料产业产能达22.2万吨,实现产值近6.9亿元,2018年底产能预计可达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