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大多数人还在梦乡里,福建省长泰县枋洋镇内枋村的桃源豆制品工坊内已经忙开了,蔡少坚和他的表弟四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样井井有条的生活,他们已经坚持了四年多。
得益于内枋村优良的环境和水质,豆腐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尤以黑豆腐独具特色。2009年,蔡少坚回到家乡创业,在家跟着父母学习传统古法制作豆腐,由于黑豆等制作原材料成本较高,黑豆腐的售价高于普通豆腐,导致黑豆腐在市场上四处碰壁。最终,蔡少坚的创业因缺乏经验和黑豆腐市场不景气而以失败告终,他决定暂时放弃,先到外面学习积累经验,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2014年,蔡少坚重拾豆腐制作技艺,开始专心打磨,顶着重重压力,带着满满的信心建起了一座200平方米的豆腐坊,开始了二次创业。
蔡少坚决定遵从古法制作,做出自己特色的豆腐。他的工坊里制作的豆腐需要经过浸泡、磨豆、滤渣、点卤、模具压实等多道工序,才能最后成型。整个过程的点卤是技巧活,点多了就太硬,点少又太嫩,全凭经验和眼力。虽然制作过程很难,但蔡少坚一直坚持如此做。他说,市面上很多批量生产的豆腐都是采用石膏制作,方法简单,同样的原料出浆率高于点卤,制作出来的豆腐也多,成本相对低,但他并不想随大流,因为如果采用石膏做法制作豆腐,他的豆腐将失去自己的特色。
精做豆腐,勤跑市场,最终蔡少坚制作的豆腐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有了市场,厦门多家酒店开始跟他订购豆腐。同时,随着黑豆腐越来越受欢迎,像蔡少坚这样坚持古法制作豆腐的工坊,在内枋村已经增加了三四户。
想要让老豆腐闯出新市场,蔡少坚在传承古法的同时,坚持推陈出新。他尝试用绿豆、红豆、花生等制作豆腐,在不断试验中总结经验,终于用黑豆、花生、黄豆、毛豆创新做出四彩豆腐,让豆腐在视觉和味觉上更有新意,既有美感又有口感。四彩豆腐一经推出,很受欢迎,常有客户前来订购。如今,蔡少坚的桃源豆制品工坊发展越来越好,他正规划投入2000万元,将豆腐坊打造成为豆腐文化园,让更多人体验豆腐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古人的智慧。